试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是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李萍
[导读] 完善幼小衔接问题是现阶段各地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李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中心幼儿园         陕西省商洛市         726014
        摘        要:完善幼小衔接问题是现阶段各地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避免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出现知识脱节、习惯脱节的问题,有效解决刚入学儿童所产生的不适现象,要从幼儿园阶段做好小学学习生活的预习。基于此,分析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落实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心理健康在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幼小衔接;关键
引        言
        学前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确保儿童能够在过渡过程中克服不适应情况,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强调儿童心理健康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投入于实际教学实践,有效解决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教学模式。
1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理念陈旧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和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代沟,导致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颇,其中最显著的便是时代因素。在传统幼小衔接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较少经验不足,教师们无法及时解决幼小衔接工作推进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除此之外,幼小衔接在近些年逐渐被关注,随着关注程度的增高,要随之增强师资力量,然而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推进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水平较低,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跟上。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儿童心理和保育方面的知识,导致儿童心理健康出现负面状况,无法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更起不到引导幼儿过渡幼小衔接阶段的作用。
1.2忽略家长因素
        在家长方面,若是亲子之间的沟通过少,则会导致幼小衔接工作无法顺利推进。部分家庭在生活节奏越发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工作日益繁忙,忽略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而教师也未意识到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久而久之,儿童就不会再将内心想法与家长分享,从而产生隔阂。虽然现阶段部分家长逐渐意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再加上没有教师的科学参与,在多数情况下不知所措,甚至会起到反面作用,随波逐流,导致儿童心理健康未能被引上正路。再加上社会潮流受到一定功利思想的影响,导致幼小衔接工作无法在家庭当中顺利开展,甚至会造成儿童心理产生缺陷。
2搞好幼小衔接策略
2.1适应生活内容
        小学和幼儿园中所涉及的生活内容方面差异较大,在幼儿园中,教师全权为儿童的生活起居负责,对于学习方面的管理较少,这意味着在进入小学之后儿童要进行生活自理,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因此要注重生活内容方面的衔接,让儿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照顾的能力。首先,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带领儿童进行观摩体验,提前感受小学生活。幼儿园的教育特点是将关注点放在游戏上,而小学生却需要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教学大纲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课堂上去按照规定认真听讲,以免打扰课堂纪律,学生的生活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更加丰富、更加多样,不仅有学习理论的环节,同时还有课间活动、科学实验、体育锻炼等多项内容,多数活动都需通过实践操作来衡量。再加上在学校内的生活容量较大、节奏快,刚入学的儿童容易产生不适,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因此教师可在大学毕业季1~2周时带孩子到附近小学进行观摩,提前感受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环境的认知,提前了解日后生活学习的场地。

教师要让幼儿认识小学学习环境中的人,包括各科老师以及他们所负责的工作任务,除此之外要认识学习活动环境,掌握各实验室功能室的作用,意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同时还要掌握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不同,从而构建系统的整体观念,具备一定有秩序的大格局环境观念,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以帮助学生熟悉小学教学任务以及环境,带领孩子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生活学习节奏。
2.2重视家长的引导作用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内,同时教师要与家长一起联动,共同做好该项工作,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管齐下,保障儿童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以保障儿童心理健康。首先,父母自身的心理准备要契合小升初的观念转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正确定位,理解孩子,设身处地帮助孩子进行角色转变,而不是一味说教。同时在家庭当中也要重视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后续学习生活夯实基础,因此要重视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积累。在幼小衔接工作推进过程中让孩子认识知识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知识也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要在家庭内时刻帮助儿童打造良好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以避免儿童在进入高强度的小学学习时无法适应学习节奏,防止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梳理和讲解,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帮助孩子共同安排学习生活,有意识地进行静坐训练,以免在进入小学时无法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
2.3着力培养规范行为
        在幼小衔接工作内容中要强调培养行为规范衔接策略的实施,确保儿童在进入小学后能够有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情况下,在幼儿园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在讲课过程中随意上厕所、说话等行为在进入小学后都是不允许的,然而长时间的幼儿园生活也让儿童适应这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进入小学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一同改掉幼儿园中所养成的习惯,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行为训练,让孩子能够独立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每天上学所必备的生活用具,同时学会自主检查,以免丢三落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在爱护自己物品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己进行擦桌子,轮流当值日生,让孩子在做好行为规范习惯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一名合格小学生所应具备的技能。同时,幼儿园教师需要培养儿童的交往沟通能力,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推进,以保障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幼儿园老师所带领的孩子数量较少,观察十分细致,但到小学时班主任分身乏力,因此要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并为自己行为负责,以免在小学中遇到问题时而惧怕上学上学。
结语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一个关注范围较广、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是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以帮助儿童适应小升初这一过渡阶段,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幼儿园和家庭要双管齐下,适应多方面情况的变化,以免在过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林静静.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研究--以武汉市某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6.56.
[2]冯梅.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父母与教师关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1-103.
[3]王丹阳.教师和父母关于大班幼儿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20.
[4]赵裕如.喀什市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D].喀什大学,2017.78.

作者简介:姓名:李萍                出生年月:1988.10         性别:女         籍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         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邮编:726014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中心幼儿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