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一飞 汪惠芬 柳林燕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210094
1.引言
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于1999年正式设立,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国防紧缺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核心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机械类)。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和学科、学术梯队,制定了科学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了多模式工业工程专业(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
自新工科理念提出以来,学科与专业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业工程专业(机械类)人才,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为此,围绕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改革与实践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显得迫在眉睫。
2.基于QFD与TQM的新工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结合我校现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及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运用QFD和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建立教学质量控制与运行机制,以支持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
.png)
3.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①校企协同合作机制
以学科与专业实践基地为中介力量,面向协同育人全生命周期,构建了紧密、深层次的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包括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资源分享制、评估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②发展优化课程体系
充分征求行业专家意见,与企业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积极培养实施,追踪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数据分析与支持,切实完善培养方案。
③校企课程共建
在新一轮2018培养计划中设有校企共建课
.png)
程;同时学科承担的专业学位案例课程建设也由校企双方共建。
④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实习
针对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的要求,严格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基于OBE以及项目研究导向,实现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⑤实践项目
针对专业与学科背景,企业每年发布相关选题,主要包括:高端装备设计、质量改进、产线效率提升、信息化系统规划、智能生产线设计等,通过选题发布、学生答辩、校企共同遴选等,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包括校内外指导教师),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研究、管理与实施。
4.实施效果
基于上述措施,专业新增以行业知名企业为主校企协同育人基地4个;以校企协同实践项目为依托的成果参加学科竞赛、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评选等获奖若干项。
参考文献
[1]胡波, 冯辉, 韩伟力,等. 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2):2+22-29.
[2]米银俊, 许泽浩. 协同育人 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 000(011):30-32.
[3]涂建波. 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D]. 云南师范大学.
[4]宋二鹏. 基于"新工科"高校创客空间发展途径浅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8):483.
[5]周之虎. 努力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之路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C]//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