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本军
临沂第四中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互联网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社会信息化可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随处可见,由此可见,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显得格为重要。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现阶段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然后提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提高方法;教学
引言
目前,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变革十分迅速,只有掌握了基础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更好的在当今社会立足[1]。高中的教育教学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阶梯,是学生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因此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竞争激烈的社会。
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新课标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做出的改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教育教学方面也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型,以更好地让学生能考到理想的学校,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2],以适应这个社会。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标准从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等方面做了要求[3]。但从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信息技术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1.1 信息技术课程复杂,不易理解
现阶段国家把信息技术教育设定为提高中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教育,导致信息技术课程覆盖面很广泛,涉及到很多领域。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除了对传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之外,也在逐步与时代接轨。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家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必备条件。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程序设计、AI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多,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复杂,难度也相应增加了不少。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去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技术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课程,是学生适应社会化的必备技能。学生不但要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办公型操作软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应用,还要掌握众多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既要考虑到实用性还考虑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和社会工作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考虑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需要用到的信息技术技能。
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课堂里,可能由于新课标的更改和新时代对信息化的要求,很多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例如针对现代的计算机语言的理解,教师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计算机语言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办公软件只是工具的一小部分,老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先自己搞懂现代信息化的主流,搞清楚现代社会企业用到的程序语言和设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要知道,现代社会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仅仅只是最基础的,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高效率的学习工作才是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最关键的[4]。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1.2 信息技术课程不具备完善的评价体系
现阶段的高中技术课程的定位很不明确,在众多学科中,科任老师对于计算机课程的理解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高考所考察的科目。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理解的信息技术课程可能就是一节用来放松、玩乐的课程。
所以,现在的高中技术课程也不具备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理解也非常模糊,甚至是对于这一评价根本就不给予关注,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仅仅是在完成老师既定的任务之后玩一会儿电脑,其他科任老师就可能会觉得这节课没有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这些课重要。国内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目光仅仅就停留在一些总结性的评价方案上,因此也就导致了高中技术教学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2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1 做好教学调研,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应该只是让教师单独确定,还需要做一些调研,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之后,才能对应学生的需求设定更好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之前,要做好教学调研,主要调查好学生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由于现阶段社会生活中,电脑已经随处可见,学生大多数都接触过电脑,但也存在一些人没有接触过,因此也就造成了学生们的这种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也出现了高中学生们计算机方面的喜好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做好一定的教学调研,调查清楚这种状况,然后针对基础和喜好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这些能力和喜好不同的学生很好地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不断的课堂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2.2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内容既定为日常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理论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微软办公软件操作的学习。但在现在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基础的操作办公软件只是入门级操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最主要的还是学会一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因此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最需要的是一个提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作效率的教学内容,例如编程,目前已经进入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并逐步成为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的能力,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高中阶段的编程学习,可以先帮助学生提升树立编程思想开始,通过计算机的语言方式实现某种功能,从而达到有效编程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余生活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索学习一些编程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然后根据编程内容,做好学习的归纳总结。最后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揭开了程序设计的面纱,从而使得编程成了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思想和技能。编程并不难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习起来就如有神助。
2.3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要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变革,首先要提高学生和科任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要做好信息技术实用性的宣传工作,一个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的人,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可以说是弱于常人的。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生,同时他们也是评价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应当是多种主体,即包括教师评价,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另外,可以结合各个小组的互评以及学校和家长的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与合理。其次,创新多样性的评价手段新课程倡导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以及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法,并支持综合运用多种灵活方式组织考试,从而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其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能够帮助老师进行课程创新与内容质量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改变,要综合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变革,综合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适应现阶段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需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王汝丹. 刍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编程能力的有效方法[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12):167.
[2] 孔晓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J]. 读书文摘(中), 2019, 000(008):P.1-1.
[3] 袁志平.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 刘德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浅析[J]. 学周刊,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