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体会及反思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王伟
[导读] 我国于2017年,面向全国多数省市以及自治区开展了《生活适应》新教材试教试用工作
        王伟
        滕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山东 滕州  277599
        摘要:我国于2017年,面向全国多数省市以及自治区开展了《生活适应》新教材试教试用工作。一时间很多培智学校相应号召,纷纷开展了试教活动,这对《生活适应》新教材的生活性以及实用性做出了有效检验,并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试教经验。基于此,本文便针对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体会以及反思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培智教育;生活适应;新教材;反思教学
前言:生活适应新教材属于一门帮助培智学校当中的学生更好适应生活以及社会需求的重要课程,其充分站在学生当前以及未来有可能涉及到的生活需求角度展开了科学合理的编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促使其逐渐发展为一个合格而且较为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该课程在整个培智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在内容方面主要以实际生活为线索,有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比较符合培智学生的成长以及认知规律,充分展现了较为鲜明的培智教育特色。
一、分析生活适应新教材的定位
        对于生活适应课程而言,其属于培智学校当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94年推出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1]。这一《纲要》将我国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涉及到的教育以及训练内容有效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生活适应层面,二是活动训练层面,三是实用语算层面。其中生活适应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二是家庭,三是社会,四是劳动生活等对多个方面的适应能力以及知识教学和训练。而且每个年级均有此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随着年级的递增相应的课时比例也会有所增加。进入到2007年之后,我国教育部又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以生活作为主要核心,合理规划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强调了生活适应成为我国培智学校当中的必修课程,并且提出该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培智学生生活能力为主要目的,将学生目前以及未来生活当中有可能用到的各类生活常识、技能以及经验等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促使培智学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社会公民。
进入到2016年底,我国教育部再次推出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该《标准》当中给出了生活适应课程当中强调的“生活”主要指的各个领域,即:一是个人,二是家庭,三是学校,四是社区,五是国家,六是世界。同时也明确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即“帮助培智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最为基本的生活常识,学习以及学会一些必备的适应性技能,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最为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较为良好的品德,促使其可以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
综上所述,生活适应新教材可以简单概括地定位为一门帮助培智学生学习和掌握适应生活的知识以及技能的一门课程,同时其承载着培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任[2]。由于培智学校当中的儿童,多数都是身心发展不足的学生,所以其自身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相对较为缓慢,同时其学习主动性也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育事业必须要对其开展专门的生活知识以及技能训练工作。生活适应新教材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些特殊儿童在充分掌握某项或者多项生活知识以及技能之后,其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能够赢得良好的尊重以及尊严,这样便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助于其实现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分析生活适应新教材在编写方面的特色
        在开展生活适应新教材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及其特点属于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3]。对于生活适应新教材而言,其在实际编写时,针对教材结构以及内容方面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三点:一是课程标准划分方面的五大领域要求,二是分学段课程目标要求,三是目标之下的课程内容要求。出了上述这三个方面之外,其还对以下几点做出了充分考虑,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教材内容以及形式做出了明确:
首先,充分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一线教学实际,将相应的知识以及技能难易程度进行了划分,并且将课程标准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具有一定体系地进行了“落地”。比如:在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应该“学会如何穿脱一些简便的衣服以及鞋袜等”,进入到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够会穿脱一些较为复杂的衣服以及鞋袜”。针对这些要求,教材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先是向培智学生阐述了什么是“相对较为简便的衣服以及鞋袜”和“相对较为复杂的衣服以及鞋袜”,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一线教学实际制定出了相关课程内容,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具体化为能够学会穿一些不需要拉拉链以及系纽扣的衣服,还有不需要系鞋带的鞋子,针对中年级阶段将内容具体化为能够会穿带拉链以及需要系纽扣的外套,还有可以系鞋带的鞋子。
其次。结合培智学校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特点,开展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点编排。比如:针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课程标准当中强调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食物”,对此,教材便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以及下册当中分别编排了《常见的食物》、《常见的水果》、《常见的蔬菜》以及《餐桌上的肉蛋白》等相应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后续涉及食物的教学内容当中,还在编排上刻意重复出现一些相关知识以及技能,以此来强化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这种复现编排不但体现在了教材的课文当中,在相应的练习题当中也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教材从四年级开始,针对每册的最后一课都刻意编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借此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之前学过的各项内容以及技能做出有效复习和运用[4]。
最后,新教材在编排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校以及城乡还有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能力方面差异性非常明显,特别是生活适应方面更是如此,所以分层教学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讲极其重要,新教材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充分,其每一课都划分出了拓展部分以及基础部分。但是由于生活适应新教材属于全国通行教材,所以这种分层编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材在编制的同时也为教师编制了相应的配套教学用书,以此来对分层教学做出了有效补充。
三、教学体会及反思
   本文以生活适应新教材当中的《常见的衣物》这一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教学体会以及教学反思[5]。
(1)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合理开展生活适应教学
首先,案例分析。在教学之初,某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内容,并直接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本课的篇章页,然后提出问题“请说一说课本上都有哪些衣物?”在这种提问下,很多学生会指着课本上的衣服说“衣服”,然后换一件衣服依然强调是“衣服”,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对课本置之不理。
其次,教学体会。在实际教学当中未能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及教学起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自身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同时由于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衣物认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6]。而且由于学生根本不知道每件衣服都有着属于自身的具体名称,所以才会出现将看到的每一件衣服都称为“衣服”的现象。另外,部分学生对于自身并不熟悉的东西会产生一种较强的排斥感,会不听从教师的引导,从而出现置之不理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切实掌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如此才能够利用好生活适应教材,保证教育教学取得应有效果。
最后,教学反思。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在备课的时候便组织学生家长将自己家中的一些衣物拍成视频并传给教师。

然后在上课时,借助播放视频的方式,来有效唤醒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由于学生对自己以及家人的一些东西多少会有较强的熟悉感,所以看到视频之后能够对当中的衣物产生一定的亲近感,这样可以帮助其产生学习以及“说”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顺势进行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身家庭中衣柜里都有谁的衣服?又分别都是什么衣服?这些衣服漂亮不漂亮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简笔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衣服,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同样的衣服?这些衣服叫什么名字等等,逐渐引入本课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注重围绕课程标准开展要点教学
首先,教学案例。某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为学生展示了四幅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请问这些图片中描绘的都是什么季节?”问题提出之后,学生指着图片七嘴八舌乱说一气。此时教师开始反复借助图片进行强调:“这一幅展示的是夏天,里面的主人公穿的是夏季的衣服,这一幅展示的是冬天,他们穿的是冬季的衣服……”无论怎样强调,学生仍然分辨不清,课堂乱成一片。
其次,教学体会。作为教师未能充分理解教材当中的图意,教学时偏离了主题。在实际教学当中,若是依照季节来对教材当中的图意进行理解,这两幅图展示的的确是炎热的夏天以及寒冷的冬天,并且展示了相应的连衣裙、短袖以及短裤等。但是因为培智学校学生自身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针对“四季”这一概念并没有完全形成,同时由于“四季”属于高段教学目标,用于此时显得有些超纲。除此之外,对于后面两幅图片而言,学生更是难以有效分别出哪一个是秋季哪一个是春季,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能够发现,这两幅图一个是以学校作为背景,而另一个主要以家为背景,然后分别展现了长袖外套、长裤以及毛衣等相应衣物,教材这种编排主要意图便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场合下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所以在对此处进行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淡化季节这一因素,不然便可能导致教学偏离了主题。除此之外,在对此处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看图,要认清图中展现的两个主人公为“一男一女”,也就是说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清男孩需要穿男孩的衣服,而作为女孩应该穿女孩的衣服[7]。
最后,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用到的教学工具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要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体验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以及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基础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将“常见的衣物”有效引入之后,此时教师应该展示一些连衣裙、短袖、短裤以及棉裤等相应实物,并且和学生共同来认识这些较为常见的衣物。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开展组间“介绍”游戏,要求学生将自己带来的一些衣服,介绍给小组当中的其他学生,如:衣物的名字,该在什么季节穿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衣物的认知。在学生完成这个小游戏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图案的一些其他衣物图片,再次组织学生开展“衣物认知”游戏活动,以此来巩固学生对衣物名称及其用途的认知,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衣物的印象。
(3)注重分层教学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教学案例。某教师在实际教学“再学一学”这部分知识时,借助四张图片来向学生展示帽子、围巾、手套以及袜子等物品,以此来告诉学生这些物品同样属于衣物,借助图片开展反复认识工作。但是此过程中,部分学生打哈欠兴趣缺缺、部分学生对鞋子不停的笑同时口中反复念叨“这是一只鞋子”[8]。
其次,教学体会。在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的重要性,一定要切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教材内容做出有效添加或者是删减,以此来充分做到因材施教。除此之外,由于这部分知识属于弹性拓展方面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针对一些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忽略此环节,针对一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需要注重进一步增强创造性教学设计,不能借助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以及陈旧的教学工具反复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展示自身已有的上述实物,以此来帮助学生认知自身头顶带的是帽子、手上带的是手套以及脚上穿的是鞋子以袜子等,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说出这些实物的名称,在学生说出之后,教师再去告诉学生这些实物都属于衣物。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应保证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要兼顾到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要能够结合学生障碍类型以及障碍程度,科学合理地增加或者删减相应的学习内容,并且预设好教学活动的难度、梯度以及强度,注重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能够充分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体现出一定的弹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存在的不同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在反复练习这一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该为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个“找一找”游戏,例如:可以请这些学生在自身、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身上找出一些教材当中展示的同类衣物,并且说出相应的名字以及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实物,组织学生开展“我指你说”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此类衣物的认知以及名称的表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4)注重落地实践
首先,教学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我来做一做”这部分知识时,只是借助图片来为学生展示了四件较为常见的衣物,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性别以及天气情况等做出合理选择。
其次,教学体会。生活适应新教材,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所以不能照本宣科地只培养学生“说一说”的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培智学生能说却不一定能做,因此,还应该将知识充分放到实际环境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最后,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指一指”以及“说一说”游戏形式下,对各类衣物名称进行再次认知,然后需要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实物或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判断衣物功能的能力。例如:借助多媒体展示“火辣辣的太阳”,然后提出问题,“天气非常热,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让学生根据情境提示,自主选择和判断,借助循序渐进以及反复练习,逐渐帮助学生合理地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选择出最为适宜的衣物,这样知识便能够落地实践,并且逐渐内化。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生活适应新教材的定位以及编排意图等做出了分析和探讨,并切实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教学体会以及教学反思,以此来提高生活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帮助培智学校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尽快地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实现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毛婕妤,马伟娜.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教材的比较分析——以上海版和浙江版为例[J]. 绥化学院学报,2020,40(4):11-15.
[2]张克荣. 谈谈我在"培智学校中年级生活适应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中的教材编写思路[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0):107,111.
[3]霍莉萍. 知行合一,以行促知 ——以培智学校低年段生活适应《家用电器》为例[J]. 数码设计(下),2020,9(7):178.
[4]詹秀玉. 新编培智《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特点解析与教学建议[J]. 绥化学院学报,2019,39(4):70-72.
[5]熊政. 开发生活数学课程,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1):125-126.
[6]熊政. 开发生活数学课程,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1):125-126.
[7]尹立新. 以生活为核心,构建适应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中外交流,2019,26(49):166-167.
[8]孙刚成,吴锐.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J]. 教学研究,2020,43(2):13-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