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锋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315104
摘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想象,沉浸在由文字构成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魅力。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从中吸收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沉浸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沉浸式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沉浸式教学;应用途径;方法
引言
所谓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把握和感受,从而能够让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能够在沉浸中获得独特的语文学习体验。
1、沉浸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沉浸式教学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沉浸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沉浸在其中,教师首先要对课文进行透彻的理解,才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情境,带动学生共同沉浸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其次,在沉浸式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能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作者产生共情,从而能够对作者表达的感情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真正意义上达到沉浸其中的效果。最后,沉浸式教学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应从整体的方面来对课文进行认识,而不能仅仅透过段落、语句来对课文进行感受,谨防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从而对课文出现错误的理解。
2、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沉浸式教学法
2.1营造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沉浸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的魅力,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并且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古诗词知识比赛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沉浸在古诗词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活跃。通过古诗词知识比赛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更加投入,保持较高的专注力,之后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由于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诵读,当沉浸在诵读中时,学生可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巧妙之处,更好地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还能够体会到语文的韵律美以及意境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风格。学生通过诵读能够发掘作品的内涵,还能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教师在带领学生诵读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合适的音乐,使学生更好地在相应情境中学习,加强诵读的效果,使教学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沉浸式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建立更加良好的环境,并且结合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语文。
2.2放开学生想象,实现思维拓展
中职阶段,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想象力,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开展想象,实现思维的发展。
如果教师能够妥善运用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想法,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沉浸式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发展。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作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时光仿佛停滞,一切都非常美好。我告诉学生,桃花源也许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作者对于自己理想世界的向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那么你们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够像课文中一样进行描述吗?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进行了想象:在那个世界中,没有酷暑也没有寒冬,四季的气候都非常舒适,有不同颜色的鲜花争相盛开,风景非常优美。在那个世界中,人们也非常的自由,不需要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就可以飞起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在那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读书的人会有丰富的书籍,喜欢游戏的人会有很多游戏设备,喜欢画画的人会有丰富的美术素材,人们在那里过着平静而安稳的生活。在他分享了自己的“桃花源”之后,其他学生也纷纷地投入了想象之中,产生了沉浸式的体验。通过放开学生想象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任意驰骋,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独特世界中,感受这个世界的魅力,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深入其中去思考、去感受、去拓展。
2.3借助沉浸式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来创造学习氛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强化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语文阅读材料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对语文阅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合理选择阅读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可推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余华的《活着》等书籍,引导学生阅读。一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可能会缺少阅读技巧与兴趣,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对阅读产生更多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快速地开始讲解新的内容,而是应与学生开展互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阅读作品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故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思考,实现沉浸式阅读。在阅读中,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摘抄,写出关于阅读的心得,并且互相分享,这样可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有效的帮助。在阅读积累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还可以掌握更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沉浸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把握作者情感,获得审美感受,唤醒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桥梁,帮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其能从中收获情的熏陶、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肖开星.沉浸理论视角下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对策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240-241.
[2]张诚诚.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课外语文,2017(02):77.
[3]吴喜喜.“沉浸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07):94.
1977年5月,汉族,中学语文教师,主要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第三完成人,执笔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二等奖,多次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