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中心小学 271612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设计知识应用,让学生养成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言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增强学生语文知识应用的有效方法。针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自主认识和基础知识应用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在自主认识上需要把握阅读中的审美思考,写作中的个性表达,在基础知识应用上则要关注课堂中的互动讨论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有语言表达认识,也有实践性的行为,既提升知识教学效果,也保证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意义;方法
前言: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想法和意见表达的一种能力,很多人称之为语言艺术,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出个人观点,让人可以了解语言中所表达的含义。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形式上存在着一些限制,在内容上也更多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学生对语言表达这一行为没有思考,即使在作用教学中也都是简单的口语化描述,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没有养成。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条件做教学设计,使学生随着知识学习有能力的提升。
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语言建构素养的形成,使阅读中可以准确的分析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写作中完成个人想法的“精彩”描述;利于学生个人素质和语文学习信心的建立,使自主学习中有自主性的思考,个性化的理解,养成语言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说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注重目标[1]。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有语言表达的思考和实践,并将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结合,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组织审美鉴赏
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简单的去说,需要对语序、用词、语调等都有掌控的能力,可以用语言表达出具体的内容,所以语文基础知识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内容,才能去做准确地表达。鉴于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组织审美鉴赏[2]。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有语言表达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审美鉴赏促进语言表达的认知体会,进行语言表达的基础知识学习理解。比如在《日月潭》的阅读教学中,就组织审美鉴赏课文中怎样进行的语言表达,分析景色描写的表达方式,既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认识,也锻炼语言表达的思维。首先开展朗读,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内容,完成初步的文章内容阅读理解,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其次预留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分析文中对日月潭做出了哪些描写,总结语言表达的机构和特点。最后做审美鉴赏分析,对课文的段落,语言表达方式、结构做讨论,确保学生可以完成文中自然景色语言表达的认识。审美鉴赏的阅读教学开展改变了学生被动理解的学习情况,能够主动地去思考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语言基础知识理解更为准确,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成长和发展。
(二)写作教学中应用共生写作
语文写作本身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开展不够开放,学生有模拟写作的情况,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写作意愿不高,也就没有语言表达的思考,多是造句行为,影响写作理解,也制约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鉴于此,教师要改变写作教学的方式,应用共生写作,使学生在写作知识学习和创作中有主动地参与,有写作思维的碰撞,能够做语言表达的实践性创作。比如在四年级第一组的写作教学中,就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旅游记事为主题,让学生之间在小组内建立写作提纲,可以让彼此的思维得到交互,能够有语言表达的相互交流,之后再以作文练习为任务,让学生以提纲为基础做自主写作,补充作文中的内容。这样的共生写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够得到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善,利于主动性的思考,并且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实践行为,保证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
(三)加强课堂教学中互动讨论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需要语言表达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互动讨论,让学生针对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做语言组织,表达出自己想法和疑问,在互动讨论中完成知识学习,同时实现语言表达意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堂教学中,教师介绍汉字的文化和由来,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设计汉字的单字解析互动讨论,分析每个汉字在象形文字下有哪些特点,增强汉字的感受,学生在互动讨论中会有语言的组织,个人想法的表达,语言表达得到了锻炼。课堂中的互动讨论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应用,并且营造积极学习思考的范围,语言表达会有结构建设,利于主动地学习。但是互动讨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评价标准,对于能够自圆其说,表述清晰、准确给予表扬,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能够去做语言的组织,逐渐地就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构建语言表达的语文活动
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并提升语言表达的意识。在方法上可以构建语言表达的语文活动,以朗读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活动、主持人活动等,在不同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参与会有主动的思考,自主地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朗读活动中,反复的朗读,去探究断句、语序、语调肯定会让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完善,辩论活动中可以在语言理解和建构上有所发展,演讲活动利于语言表达思维的提升,并且锻炼公众场合语言表达的心理,主持人活动更多的是锻炼语言表达的应变能力。而在语言表达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做前期准备,让活动的开展能够变得“精彩”,避免出现学生没有实践参与的知识储备情况。
结论:总而言之,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够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并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在培养的方法上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多做整体性的分析,并完善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有语言表达的行为,也能在表达中做思考,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并让语言表达带动语文学习的深度理解。
参考文献:
[1]高永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方法探讨[J].家长,2021(10):183-184.
[2]宋爱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2021(13):163.
[3]黄锦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0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