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良
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102400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各大职业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思想政治课堂来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要适当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本文从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入手,探究将其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对策,使中职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感受课程思政的陶冶,实现中职语文教书育人功能最优化。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学;思政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他们会在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实习、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自身价值观的发展。在中职语文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及语言文字的训练,还需要抓住语文课程教学契机,创设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科学规划人生目标。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中职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教学内容丰富,理解难度较小,非常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多样化方法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渗透,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语文课程学习,塑造学生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可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深化道德认知,学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主动肩负起"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与社会思想政治相融合,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思想政治为主导,锤炼学生品格,培养创新思维,做一个对祖国有奉献精神的引路人。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思政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构建思政教育环境
教材是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资料,也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支撑。在借助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取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塑造。
比如在屈原的《离骚》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屈原不被君王信任的苦闷与痛苦、被奸臣所迫害的气愤与无奈,体会屈原满腔的爱国情谊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在《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体会红柳被愚昧无知的人类砍伐挖掘的痛苦和悲凉,最后自然设问: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如何看待文中司务长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世间更多的美丽;在《第六枚戒指》一文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善良、宽容、尊重、良知、理解、平等这些人性之美永远是精神底色[1]。
(二)重视主题写作,引导学生表达自我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到一起,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表达自我,加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比如在这次疫情战役中,许多的白衣天使、铁路工人与家逆行,奋不顾身投入工作岗位,毅然冲在了防疫的最前线,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这群“美逆行者”的选择源自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2]。教师可以巧设写作主题如“中国梦,我的梦”、“我在战疫中成长”、“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等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自己对将来职业的向往,对未来岗位的期待。他们将来会成为汽修工、快递员都将是这个国家中普通又平凡的一员,但是,他们都应有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国家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共同守护我们的国,守卫我们的家。让学生在动笔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立足于课文对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化的德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因为教育教学要走进实践,才不失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让课程思政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特点的同时,得到积极思想观念的熏陶,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热门的事件、现象,如高铁霸座事件、校园霸凌、留学生许可馨的惊人言论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及时对他们的见解和看法进行点评,对于这些事件、现象的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逐渐形成关心与关注国家、社会与民生的情怀,还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对错,明白应弘扬什么,拒绝什么,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信念,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奠定坚实的素材基础[3]。
三、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极具综合性与基础性的学科,不但有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重大责任。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坚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课程意识和课时价值观,丰富教学形式,让课程思政与中职语文教学更好融合,使得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舒海斌.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策略探究 ——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1(1):192-193.
[2] 宋军华.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12-113.
[3]张旭. 让思政教育之“苗”在中职语文课堂“开花结果”[J]. 语文课内外,2021(6):96.
作者信息:高少良,男(1973-),汉族,北京市房山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