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连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6400
摘 要:语文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开放性实现教学内容由“唯本”转向“百科”,教学手段由“单打一”转向“生活的大舞台”,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做到开放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以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 开放性 实用性 教学活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①。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需要的语文素质。为此,我认为突出“双性”,不啻是激起语文教学活力的好途径。
一、突出开放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开放系统,要突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就必须实现以下四个转向。
1.教学内容由“唯本”转向“百科”
过去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同其他学科、生活的联系,习惯于偏重语文学科内在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联系,造成学生的思维只与课本结合,与生活脱节。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强调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大自然渗透。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②,语文教学除了讲好“例子”以外,要改变“唯本”观念,相应引入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适当地插入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网络。这样,既可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强化语文训练和能力的养成。如教《拿来主义》一文,为了使学生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就应介绍“鸦片”的有关知识和“姨太太”的历史材料。通过引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说明鸦片是用器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人吸久了可以成瘾,损害人体。但鸦片中的吗啡可以入药治病,必需舍害取利,而“姨太太”则是旧时代的一夫多妻制,是生活腐化的毒瘤, 正如当今贪官污吏包二奶一样必需铲除。这样把语文与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内涵.
2.教学手段由“单打一”转向“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快而多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③。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辅助教学,变“人灌”为“激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
如《风景谈》中“沙漠驼铃” "高原躬耕”等六幅画面,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不仅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生动形象,直观性强,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展开联想,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3.教学空间由“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
4.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这样,既不可不似,又不可太似,更不能程式化,总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去套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必须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合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唯有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二、突出实用性,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张志公说得好:“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如历史上描写智力超常的"オ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 , “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 ④。面对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召唤,语文教学要加快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
快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功。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语文教学要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的目标,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在阅读训练的重要位置上,同时,注意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更快。写作训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切实训练学生写实用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作文逐步训练学生快速立意、构思、遣词造句、完稿的能力,真正达到张志公所言的“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较强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 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准确的听话能力和简洁规范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总之,开放性和实用性,在语文教学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渗透的。突出开放性,是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注重实用性,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适应与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定会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①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②④全国中话会编.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5
③张祖春 王祖琴.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