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心理学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单宝丽
[导读]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学习,使我越来越尝到了心理知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甜头
        单宝丽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二小学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学习,使我越来越尝到了心理知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甜头。也深刻体会到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们同步表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象语言,并加工放大强化巩固它们为课堂教学效果服务有多么重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能够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富于情趣。它就会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深深明白课堂语言幽默的重要性,它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我要教”为“我要学”。
        一、突出教师促进者的作用,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
        在学习一年级下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怎样判断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排除多余的已知条件。在教学中,即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把例题内容直接分解成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无关条件。又要把无关条件说成是“陷阱”,提醒学生们千万不要掉进去。学生们马上就来了兴致,趁机给学生们暗示,学数学能像奥特曼一样,使大家变聪明,变强大,轻松排除各种陷阱;数学真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能让大家变得更厉害!用这样的语言来提升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反复强化千万别掉“陷阱”里,这样即使有学生出现错题的时候,大家也可以一笑置之,说一句你掉进“陷阱”了,很好的缓解错题同学的尴尬情绪,这时候的课堂学习仿若在玩一场游戏,大家都很开心的努力寻找“陷阱”,避开“陷阱”。也以最快找到“陷阱”为荣。一段时间的学习巩固,一个“找陷阱”的游戏,很好的成为发展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动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自愿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预防了接受新知识慢的学生的焦虑情绪,很好的防止了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
二、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坚持多种讲课形式并存,善于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语言。


        1、故事教学法。即看算式编故事。故事是低年级孩子们最喜欢的内容之一,特别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把十位数和一位数分得更清楚,在一道题中,老师把几十当做比较厉害的老大,把几当做比较受气的小弟。当计算45-5=40和 45-40=5时,就说第一个算式中的老大特别好,黑天了,让小弟5回家,老大40留下加班。而到第二个算式则说这个老欺负人,大白天的它自己溜回家休息了,留下小弟自己在上班。这样的内容生动,有趣。当数学课堂变成了故事课,孩子们边学边玩,开心极了。
        2、情境带入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每一个学生都兴致高昂的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索中来。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姓名代入算式中,符合孩子认知发展特点,课堂立马活跃起来,“当类似小馋猫”爱吃糖等字眼出出在课堂上,课堂上笑声一片,大家也都争当小馋猫,从而轻松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在讲授难点题()-9>()-9,把()1说成是班级的小心,()2说成是班级的小尚,他们都是比较贪吃的小馋猫,都吃了9块糖,但是小心比小尚剩的糖多,小心和小尚原来拥有糖的数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们很容易就明白小心的糖比小尚的多,所以当两个小馋猫吃了一样数量的糖后,小心还比小尚剩下的多。同样的在讲解15-()>15-()这道题的时候,把大于号前说成是同学小心,大于后说成是同学小尚,他们都有15块糖,但是这两个小馋猫都忍不住要开始吃糖了。
        接下来提出问题1:他们谁剩下的多?问题2:当小心吃了1块,小尚可以吃多少块,才能保证还是小心剩下的多?问题3:当小心发现小尚吃的多了,着急了,也要多吃,当他吃2块的时候,小尚可以怎么吃?问题4:小心最多可以吃几块,小尚最多可以吃几块?当这些和同学息息相关的问题提出来了,学生们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在寻找答案的。学生们就这样在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语言的创设的情境下,顺利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学中也体会到了这种用设疑、比较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语言的妙处,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触碰到学生们的内心,融入到他们学习中,轻易和学生们达到同步表征,调动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顺利完成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教学的路上我将继续踟蹰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