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赵彦俊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幼儿美术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取得可喜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在了解我国现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之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目标。STEAM教育兴起的今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在学前阶段提升儿童的美术素养,是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最佳举措,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净化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保持饱满的状态,采取专业的方法成为幼儿的引导者。[[]]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社会各届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美术方面的教育也有较大发展。
在社会层面,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儿童身边的课程触手可及,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其中美术课程以其特有的愉悦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给儿童大量的视觉冲击机会,还丰富了其审美体验。
在教师层面,专业化的教师越来越多。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大量接触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在开阔艺术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绘画能力。大部分教师在职前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了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鉴赏能力。[[]]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在引导幼儿创作方面更有优势。
在家庭层面,家长注重孩子绘画技能的培养,他们认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家长的思想达到了高度,但是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需要教师给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
总而言之,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社会、家庭、教师三个层面处于平衡状态中。尽管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其中的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都重视美术教育的开展。本文通过调查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反馈不当
幼儿绘画结束之后,老师未能给予合乎实际的反馈,大多比较模糊。例如,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作品优点没有被教师及时挖掘,表扬过于形象,幼儿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积累新的经验。是画面构图合理,是线条勾勒流畅,还是色彩搭配合理等等,教师都应该明确指示。基于幼儿的特殊性,他们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会影响到幼儿的积极性。同样地,对于幼儿的问题,教师如果不明确指出就失去了引导者的意义,幼儿的进步空间受到限制 [[]]。此外,有的教师未把握好度,面向少数幼儿,在点评的时候,言辞过于激烈,用很小的瑕疵否定了孩子之前的努力。这样的举动会直接导致幼儿的积极性受挫,随着时间的推移效能感直线下降,对艺术的热爱消失殆尽。
(二)模仿之风盛行
在很长的时期之内,我国的美术教育以模仿学习为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园里大部分教师会先示范,再让幼儿照着画,教师的评价标准以模仿为标杆,这样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会阻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幼儿园忽视孩子原有的经验,选择他们不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是简笔画,让幼儿看着画。教师高举模仿大旗,出自同一个模子的画大同小异,毫无新颖可言,原版的复制无法表达幼儿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一味的模仿在幼儿身上留下了印记,思维被条条框框束缚,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提升。显而易见,这与国家推崇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幼儿美术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教师的教。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开设的课程多,周期短,学业繁重的他们很难全方位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时间并不充裕,学到的是皮毛也可以理解。无论是系统的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技巧,都稍显逊色。学前专业的课程模式讲究多种技能的结合,纷繁复杂的内容限制了幼儿教师以后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入职以后教师的美术教学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基本功不扎实,后期培训保障不足更是雪上加霜,追根溯源是在这里。刚刚开启艺术之窗的幼儿,接触的是新奇的事物,前期的正确培养是他们最好的积淀,无论是审美能力还是鉴赏能力,都需要教师助力。
(四)园内监管不力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机构,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要想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作为领导者的幼儿园要切实管理,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当前幼儿园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表现在对教师的管理宽松,仅限于把孩子照顾好,其中对美术教育方面的目标缺乏考核,竞争机制不完善,对应地,教师提升自己的意识比较薄弱。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这样的状态造成了工作一线的教师
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得不到更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无法适应新的变化。与此同时,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涂抹构成了美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幼儿对美术的认知仍然处于肤浅的地步。
(五)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大多采取传统的形式,幼儿教师依托的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幼儿讲解,给幼儿提供的是常见的材料绘画,简单的涂色居多,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是不容易的,因为处于关键期的幼儿很难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外,幼儿的手工作品很少,过于单一的教育形式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美术活动的开展不仅包括绘画,还有手工和欣赏活动,把操作的机会留给幼儿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阻碍美术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园的良性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提升幼儿园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完善评价体系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缺失了这一环节的美术活动是不完整的。教师在评价时要考虑多个方面。第一,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正确的
反馈。表扬要具体,让幼儿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批评也要具体,告诉幼儿可以改进,正面教育是最适合幼儿的。第二,注意呵护幼儿的心灵,缓和的语气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即使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要让幼儿相信小困难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在这个重构幼儿自信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第三,邀请幼儿参与评价,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站在幼儿的角度,多倾听孩子的声音,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他们大胆发表意见,也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鼓励幼儿创新
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期,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指引。幼儿美术教育并不强调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画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美术素养,通过大量的欣赏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美。要想实现这一效果,幼儿置身具体的情境之后教师引导观察显得尤为重要。观察分析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教师也要鼓励孩子大胆进行创作,拥有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模仿式教学,让幼儿自由发挥,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让幼儿跟着自己走,这是一种限制。只有是幼儿真正喜欢的,才会全身心投入。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鼓励幼儿自由表现,进行自己观念上的创作。此外,教师还需要一份耐心融入孩子的真实世界。
(三)提升专业能力
美术教学具有特殊性,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仍然需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要想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本身的美术基本功要过硬。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超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培养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爱上美术活动用心感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幼儿最初是对色彩的认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很明显的,激发探索欲望的他们很喜欢这样作画。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供幼儿练习。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递进,教学跨度控制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何把握好这个范围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内容。反思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以便改进,除了自评和他评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观摩名师课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战演练能力。总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要经历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
(四)实行考评管理
幼儿教师在学生阶段的时间比较紧张,复杂的内容导致他们缺乏专业的美术训练,在工作实战中处于劣势。因此,在管理方面,幼儿园要摆脱随波逐流的状态,要对教师提出高要求,实行考评机制。在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考评,多元主体参与其中。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良好园风,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对于在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也应该提上日程,安排教师去高校或者校外培训机构都可以,督促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培训结束之后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技能大赛。[[]]通过这一举措,可以丰富教师的生活,激励教师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
(五)丰富教育形式
在实施美术活动时,幼儿教师要有清晰的观念。幼儿美术教育包含的方面很多,不应该只局限于绘画。在各个领域中实现融合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更好地
实现延伸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形式上下功夫。美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幼儿的最佳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真正做到追随儿童。可以给他们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绘画、手工和欣赏同步推进,兼顾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也可以将美术与节日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设计母亲节活动时,可以先给孩子讲解由来,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让幼儿动手操作,请幼儿扮演设计师,给妈妈制作一款好看的旗袍。这样安排不仅发挥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还强化了亲子关系,我们的美术教育同样是有温度的教育。
四 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塑造、创造力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们开展美术教育具有坚实的基础。作为艺术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这一过程的完善离不开社会各届的支持。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五个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线教师要有明确的认知,以工作岗位为平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新教育观念,锻炼自己的美术教学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9(04):194-196.
[2]李英勋. 剖析学前美术教育[J]. 艺术科技,2016(06):413.
[3]王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J]. 戏剧之家,2016(22):237.
[4]杜丽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 中国市场,2012(31):116-117.
作者简介:
王朝霞(1996年9月),汉族,山西孝义人,硕士,无职称,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赵彦俊(1964年8月),汉族,山东莒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