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游戏有效指导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史慧敏
[导读] 本文简单分析了幼儿园语言游戏的主要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
        史慧敏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南屏幼儿园   239500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幼儿园语言游戏的主要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引入更具生动性的语言、重视幼儿的学习与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激发、融合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等一系列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幼儿语言游戏活动的更好展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化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游戏;教师指导

引言:教师指导是保证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顺利展开的重要手段,其效果与游戏活动成效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因此需要落实重点优化。
一、幼儿园语言游戏的主要指导原则分析
        第一,坚持强化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优先于推动幼儿智力发展。在传统的语言游戏情境下,幼儿理解、产出语言的时间并不充足,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下降,也难以保证幼儿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游戏中得到更为理想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教师指导中,应当坚持强化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优先于推动幼儿智力发展,通过提升幼儿对语言游戏活动的感兴趣程度与参与深度,达到更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第二,坚持语言材料的使用优先于直观材料的使用。如果同时呈现直观材料以及语言材料,或者在呈现语言材料前为幼儿提供直观材料,则虽然会促使幼儿迅速理解语言信息,但是会促使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缩短。因此,在实施语言游戏活动指导时,应当坚持语言材料的使用优先于直观材料的使用,更好的推动幼儿语言与思维发展,激发幼儿展开语言表达的兴趣。
        第三,坚持组织幼儿自主游戏优先于实施教师指导。应当充分发挥出幼儿在语言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为幼儿提供更为充足的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时间,重点引导幼儿自主完成语言理解以及表达。
二、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引入更具生动性的语言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与幼儿语言游戏活动的质量联系紧密。在语言游戏活动启示阶段,教师就需要应用更为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的兴趣,带入角色或情境[1]。例如,在“打电话”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前,教师可以创设“蓝蓝过生日,想要在家里举办生日聚会,打电话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参加聚会”的情境,并依托“谁能够把帮助蓝蓝打电话邀请小伙伴呢?”的问题,让幼儿带入角色,同时开启“打电话”语言游戏。此时,幼儿可以在更为生动、具体、真实的场景中参与语言游戏活动,实现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更好强化。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应用肢体语言进行指导,将幼儿迅速带入游戏情境。例如,在“去旅行”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火车行驶的场景,结合肢体动作鼓励幼儿模仿,以此达到强化语言游戏活动中展开实效性的效果。
(二)重视幼儿的学习与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激发
        第一,实施教师示范。教师可以应用示范的方式向幼儿传递语言游戏活动规则,方便幼儿正确、迅速理解活动内容,以此保证语言游戏活动得到顺利展开。例如,在“买菜”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买菜过程的范本,引导幼儿模仿,并以此达到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第二,落实教师参与。通过教师参与语言游戏活动,能够发挥出其在活动中的辅助性作用,并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陪伴。例如,在“捉迷藏”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时,教师可扮演“妈妈”的角色参与游戏活动,以此引导幼儿进行完整的语言表述。
        第三,强调幼儿参与。

在语言游戏活动中,幼儿占据着主体性地位,所以必须要重点强调幼儿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深入性,鼓励其独立思考并完成游戏,结合教师的辅助与适当指导,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融合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
        1.教师在语言游戏中的显性指导
        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做出显性指导需要教师发挥出其“教育者”的身份,利用语言,直接、明确、迅速向幼儿讲述语言游戏的基本规则、活动目标等内容,促使幼儿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正确理解与相应语言游戏有关的语言信息,并融入语言游戏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对所有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的幼儿做出指导。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教师承担着游戏的组织者、幼儿的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角色,其在此过程中所做出的显性指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直观阐述,向幼儿传达相应语言游戏的规则、玩法,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幼儿在相应语言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做出指导。第二,对幼儿参与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进行引导,调动幼儿利用个体的多种感官、并以多种途径实现对语言信息的理解与表达,以此达到强化幼儿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积极性的效果,切实发挥出幼儿在相应语言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第三,对幼儿参与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提供策略支持,协助幼儿顺利完成语言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在语言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或是纠纷,以此达到进一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2.教师在语言游戏中的隐性指导
        除了显性指导外,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中还可以为幼儿提供隐性指导。对于隐性指导而言,其对于幼儿在语言游戏活动中游戏性体验的高质量维护更为强调,实践中,教师不需要向幼儿表述语言游戏活动的展开目标或是自身对于语言游戏活动的理解。
        此时,教师可以从“伙伴角色”与“生者角色”这两方面入手为幼儿提供隐性指导。其中,站在“伙伴角色”的角度来看,要求教师作为幼儿的伙伴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活动,与幼儿交流讨论,对比、讨论自己与幼儿所提出的意见,与幼儿共同解决在语言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达到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效果,且可以促进性格较为孤僻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站在“生者角色”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在幼儿语言游戏活动中向能力强的幼儿虚心请教,以此达到增强其成就感、游戏创造性的效果[2];应当积极与性格内向的幼儿展开沟通,依托请教行为鼓励幼儿展开更多的语言表达,引导其更好的融入幼儿群体;向无所事事的幼儿落实请教行为,促使其更为自然的返回语言游戏活动中,推动幼儿整体更好发展。
(四)其他
        在落实对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时,相关教师除了要落实上述策略之外,还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要求的落实:第一,所有的教师指导行为均要以充分的观察为依据,切实结合幼儿在语言游戏中的实际表现做出针对性指导,以此达到维护教师指导实效性的效果,避免语言游戏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二,结合现实情况与需要提前确定出合适的教师指导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以教师自身(游戏参与者或是旁观者)为媒介做出指导;以幼儿语言游戏活动材料为媒介做出指导;以幼儿在语言游戏中的同伴为媒介做出指导。第三,要把握合适的教师指导时机,避免对幼儿的语言游戏活动产生较为明显的打扰,也要保证教师指导的及时性。第四,合理划定指导对象的范围,即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的幼儿,或是某一活动小组的幼儿、单一幼儿等等。第五,把握互动节奏的良好性,发挥出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中的引导性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在把握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更具生动性的语言、重视幼儿的学习与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激发、融合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等指导策略的落实,充分发挥出了语言游戏活动在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推动了幼儿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春香.幼儿园语言游戏有效指导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05):38.
[2]盛丽.《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