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阮青
[导读] 新形势下,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阮青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00
        摘要:新形势下,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初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部的,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性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引奇激趣,诱导质疑,精学共研,转识成智,促进自我建构,提升思维水平。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之后,根据当前的现状,针对性的建立科学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原有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物理教学中,更加倾向的是的灌输性的思想,以成绩为目标,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学习复习负担[1]。重知轻智,忽略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此时,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结合优质资源创设物理情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大合作和探究,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那么才可以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为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就成为了当前形势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对象。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策略
(一)引生探究,发展思维
        第一,建立情景教学,构建探索发展思维。也就是说,可以在当前的发展情景中,帮助学生获得真知的体验,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保持积极和真实的声音,在自然的理念中,获得不一样的知识,建立与生活的关系,感知物理知识的价值,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延伸[2]。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先将教室的窗帘拉上,但是并没有关闭所有的灯,将成像的投影放射到大屏幕当中。此时,学生就会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产生一定的兴趣。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学贵有疑。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帮助学生达到思维的进一步延伸。思考如果透镜被遮挡一部分之后,成像变化?在动手实验前后,观察、思考、分析、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3]。不仅促进了初中学生思维的形成,并且还保持了学生追求真理的态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主体交融,交流增进见解。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还可以加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发现理解中存在疑惑的地方,让思路更加的清晰,并且抱着积极的态度,加大深入的方式。最后,循序渐进,促进思维深入。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的相关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三个饮料瓶装满水,第一个在瓶壁当中扎一个小孔,第二个在同样方向不通过高度扎三个,第三个同高度,不同方向扎四个,之后观察自己发现的规律[4]。在此种探究式和开放式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认识到基本的发展规律,并且在验证中,分析自己的猜测和想法。
(二)精设内容,发散思维
        第一,有趣现象,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但是还是处于不足的局面,很多的思维方式还需要培养,只有启发他们的兴趣,那么才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聚焦情绪,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汽化和凝华”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使用棉球蘸少量酒精,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之后,就消失不见了[5]。将樟脑丸碾成粉末,使用酒精加入,就会出现“雪景”。在此种趣味性较强的实验中,不少学生都急着知道里面的答案,在此种情景中,学生就会跟着问题思考,并且继续探索下去。在学习“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大家都是依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暖,大家感觉这样的方式可靠吗?此时,学生就可以在探究中,分析自己对温度判断的经历。冬天的时候,从室内来到过道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寒冷,但是,在室外走到过道的时候,就会感觉很温暖,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是一个相互对比的过程,单纯的使用感觉来判断是不精确的。在这样的探究中,教师不仅让物理课更加的具备趣味性,并且还可以结合亲身的经历,找到合适的解决按时。第二,依托实验,探索本质。物理知识单纯的理论教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亲自的操作中,获得思维的正解,加大思维的延伸。例如: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买看也以先让学生思考教学楼门前的雕塑,并且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将其变变为倒立的状态。此时,学生就各抒己见,让学生先用放大镜看一看,实验中学社工看到了倒立的雕塑。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归纳一下看到了什么样的像?倒立缩小,还是放大?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和探索中,发现物理知识的规律,并且发散思维,加大对知识的理解,让思维的方式变得更加的顺畅。
(三)合作共学,碰撞思维
         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更加倾向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单纯的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并且记笔记。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三问三明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并且在小组探究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并且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自护的习惯,启迪学生互问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学习“电阻”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初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加大实践和思考的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并且增加自己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结合实际,发挥各自的优势性,还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锻炼学生能力,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启发教学,提供创新机会,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方法,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探索欲望。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化载体创新,调动学生潜能。加大合作的力度,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学生留有探究、体验的空间,保弹性的深度发展方式,让智慧种子埋在学生心底,生根、开花,结出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初中物理课堂中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寻[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2019.
[2]李建.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 2019, v.35;No.417(09):17-18.
[3]曾华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C].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辑). 2019.
[4]徐学林.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梯次分组,培优补差"的新型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实践活动初探[J]. 教师, 2019, 000(034):94-95.
[5]梁国平.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学咨询, 2020, 000(020):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