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牟紫琦
[导读] 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牟紫琦
        黄岩区北洋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融入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是数学课堂更加直观、生动。文章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生活更加便利。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网上购物,浏览新闻,观看电视剧、电影……信息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信息技术不仅能在生活及社会方面给人们带来帮助,在教育领域也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中,促进教学课堂改革,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合理利用小学数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学习。基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1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课堂中小学的教师是课堂的绝对领导者,而学生仅仅是单纯地接受知识,导致小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低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课堂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随之增多。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视频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创设放松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调动其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1.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可有效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可有效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打造立体形象的数学课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保持长久的专注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1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具有众多优势,如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讲解教材内容,或在黑板上板书,较为枯燥乏味。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小学是为学生学习生涯奠定基础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案中呈现更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将教学内容完全限制在教材内,而应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知识同时,享受数学的乐趣,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运用图形、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寓教于乐,将数学思维和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卡通人物和动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当所讲题目涉及汽车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汽车的图片,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利用信息设备进行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2合理优化学习情境
        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科学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构建学习情境,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学生合理内化课堂所学知识。

一般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而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灵动性,对其进行科学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升,进而保障学生对其数学知识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形成。例如,在进行“分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分数乘法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增强。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此时,教师需要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小视频的合理制作,简单介绍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进行学习情境的有效形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2.3巧妙整合资源,提升学生思维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给学生呈现更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灵活、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源中实现数学能力的进步与提升。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下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获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在学生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中,教师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中手电筒发出的光,以手电筒作为一个圆点,手电筒所发出的光就是一条射线,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射线这一数学概念。在演示角的画法时,教师同样以手电筒发出的光为例,在一个手电筒发光的基础上,调整手电筒的方向,形成两束光,利用手电筒发光的例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展现出角的两条边的画法。让学生认识到在画角时,首先应确定一个顶点,由顶点画出一条射线作为角的一边,之后再在这个顶点上画出另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具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同时两条射线张开的角度可以随意变化。在手电筒的教学示范下,教师巧妙突破学生画角知识的学习重难点,促进学生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2.4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小学生的知识系统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给小学生设计思维导图,从而构建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课本中知识众多,但知识间通常都具备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小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梳理,在学习新知识时也可以从旧知识引入,从而组建小学生的自身的数学知识系统,帮助小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以此来提升班级内每一位小学生的效率。而此时的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以此来直观地向小学生展示知识间的关联,从而构建知识系统,让小学生在总结知识中进一步增强学科素养与个人能力,便于小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与发展。
        2.5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游戏
        小学生对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比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和答案,并将顺序打乱,让学生完成连线。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益智小游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跳蛙游戏十分适合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选择青蛙跳到标有正确答案的荷叶上。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锻炼反应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陷。同时,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搜集生活素材和丰富练习方式等来构建高校的数学教学课堂。对此在日后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萍.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9(8):348-349.
        [2]周义用.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9(2):242.
        [3]黄运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19(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