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利
重庆市大渡口区陈家坝小学,重庆400082
【摘要】:当前,关于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伴随小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其受到教师、家长与学生的重视。[1]个体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在时间的递进与知识量增加的背景下,导致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明显。此外,数学学科的知识有着环环相扣的特点,即:知识衔接紧密,一旦在某个环节掉了链子,那么将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一、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两类型的学生,不管老师用怎样的方式讲解知识,他们都无法领悟知识。还有一类型的学生是,他们能够听懂老师教授的知识,但是对已讲授过的知识进行改变处理后,便又将老师讲过的知识原封不动的还给老师。
这两类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长期习惯于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不懂得灵活的运用知识。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离不开以下三点:第一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来看,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无法进行抽线思维逻辑,对于规则的遵守与变现比较刻板。因此,这一阶段的部分学生还不具备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第二点,学生习惯在“松散”的环境下成长,上课容易开小差、厌学等不良学习习惯与情绪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第三,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无法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拟请思路,没有找到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班级数学学困生的出现。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从上述归结的原因来看,导致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教学方式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与耐心,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主动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并且主动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个人的感染力,让学生能够从自己身上学到更多良好品质,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与转变学习态度。
第二,关于教学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中提到:“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因此,当班级中不断冒出数学学困生的时候,教师也应当主动检讨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主动与班级学生沟通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哪一方面知识的教学含糊不清,难以听懂。此外,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当学习用幽默的口吻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制造一些与数学课堂有关的学习活动,调动班级氛围,让孩子们能够紧跟老师步伐,解决各自的学习难题。
三、结束语
最后,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但尽管如此教育者仍然应当持续关注此问题,并且不断尝试新的策略解决此问题。我非常赞同《静悄悄的革命》中的观念,即判断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到位,只需要细致的观察教室里每一个学生的表情与学习的姿态。因此,在今后的在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一定会多多的去观察学困生们的真实反映,深入到对她们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表情并将其作为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不断的改正个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孙小敬.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作者简介:姓名:蒋德利(1975.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重庆市,学历:大专;现有职称: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