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胡迎花
[导读] 物理是一门重视理性和逻辑规律的实验科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其基本结构
        胡迎花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404000

        摘要:物理是一门重视理性和逻辑规律的实验科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其基本结构,是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基础。按照课程新课标的要求,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自由、合作、探索为原则,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学习
        一、物理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较为刻板,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学生只是被动地摘抄知识点,只专注于老师教授的东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效果并不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教育者正在实施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一)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真正的课堂学习一定要在现实的课堂情境中,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通过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时,应该把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目标来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探索精神。
例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轮渡在黄浦江上行驶的视频。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钢铁制造的轮渡可以浮在黄浦江上?教师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浮力课程的教学。此时,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就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更新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知识。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提前对教学方向做好充足的功课,同时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积极地里开展教学。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基于课程的整体教学目的,通过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设计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学习。只有设计的课程难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才能保持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索兴趣。教学目标设置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索信心。
(三)建立“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翻转课堂”是指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项目的学习,在学习知识时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顺应新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锻炼动手、解决问题等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建立,充分发扬人本主义精神,进而打造开放式课堂,以引导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中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


(四)结合生活,加深探究性学习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教学难度不小,且各知识的逻辑相关性较强,导致学生很难对物理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将现实生活中和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师讲解物理课中摩擦力的课程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如:思考一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行走在路上时,为什么不会滑倒?我们穿在脚上的鞋子,通过将鞋底做成各种花纹来增大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来防止滑倒。
(五)开展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因为物理课程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通过增加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开设多元、趣味性十足的物理实验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当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该尽力建构多元且开放的物理实验课程。学生只有经历过自主设计物理实验方案的过程,才能真正明晰实验步骤,从而真正地把握实验方向。如此,教师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也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能力。
        三、物理教育中探究性学习之实验课程
(一)通过实验课程的导入来吸引学生学习
由于物理自身的研究特性,使得实验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实验课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展开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有关声音中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通过将直尺一端紧紧压在讲台上,使直尺的另一端超出讲台的边缘。教师先后通过不同的力度来拨动直尺,倾听直尺在两次振动后产生的声音大小,以此向学生说明当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也就越大。
(二)通过设计趣味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是一个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初中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实验教学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只有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地调动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的物理实验,为物理课程引入更多的活力生机,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的神秘。
例如:教师在讲解“静电现象”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袋中的直尺在自己的头发上进行摩擦,之后将摩擦后的直尺靠近被撕碎的纸片,可以看到纸片被直尺吸附的现象。教师围绕“静电现象”设计相关的趣味实验可以将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荷知识。
        结语:
综上,探究性教学是进行初中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性物理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应用与学习兴趣,是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谢旭璐.农村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278.
[2]秦艳丽.关于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