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 陈思佚
[导读]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
        陈思佚
        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学前教育对还在成长时期的幼儿来说尤其重要,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经过许多教育家们的多年研究表明,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作为一名学前教育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在本文中我将进行对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这些年来,随着优生教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培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阶段,也是许多家长最为关注孩子的一个时期,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必要性。陶知行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一环。根本一环,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在幼儿成长时期得到的全部知识都来源于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应当受到一定的重视,这关系到一个孩子的一生,而且这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在3至6岁这个阶段,学前教育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一个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时期,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知识方面的培养,还需要在道德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当教师从小就给学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幼儿学会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可以使学生长大成人之后成长为国之栋梁,为国家做贡献。
比如说,我国幼儿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存在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伪科学的做法,用成人的思维去批判一个孩子,这样做反而阻碍了孩子成长的道路。在生活中有许多幼师虐待孩子,他们自身拥有错误的价值观,没有一个很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谈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时期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这种错误的做法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学生有一定的暴力倾向。相反,在良好的德育教育成长下的学生一定是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也很高。
总的来说,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路上成长起来,按照科学规律,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开展德育教育
幼师作为学前教育中的核心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前,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幼师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在教育学生之前,幼师应当好好学习借鉴德育教育的教学过程,而且幼儿时期的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许多道德方面的道理过于深厚,学生无法理解,幼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幼师可以通过网络社会资源学习德育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的教导幼儿。
比如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两个学生因为玩具吵架,甚至严重到打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教导学生应当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制止两个学生的举动,并且耐心的询问学生事情的发展经过,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再轻声教导学生应该好好协商,不能随意抢其他伙伴的玩具。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可能会用训斥的方式去对待两个学生,甚至只责罚一位学生,无论如何,这都不利于两个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自身也需要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养成正确的三观。
总之,教师都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且幼儿时期的学生缺少判断力,不知对错。所以教师拥有了较高的道德水准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向那样的高度,促进未来的成长路程。
三、创设简单易懂故事情境开展德育教育
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不足,难以理解深奥的道德教育,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将道理通俗化,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纷纷效仿。童话是学习基本道德的入门书,许多孩子对童话故事深信不疑,并且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探索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寻找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道德知识。童话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就能吸引大部分学生,其中美好的故事情节能够温暖许多学生,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比如说,从小陪伴我们长大的童话故事有很多,虽然故事很短,但意味深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匹诺曹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说谎会长鼻子,之后会得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否则身体将会做出反应。学生通过这个简短的故事也明白人不能撒谎,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容易受到惩罚。同时教师也需要教导学生,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情有可原,凡事都需要灵活变通,但无论如何撒谎是为了掩盖事实,还是违背了一定的道德标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学生也能够学习到许多道德小知识。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年龄,幼儿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无法理解深奥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故事中的道理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总结: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地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使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国之栋梁。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讲述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应当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并且教好学生。由于幼儿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过低,教师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道理通俗化,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提高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蔡天丽.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J].理论观察,2019(05):150-152.
[2]覃秋靖.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知识文库,2020(12):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