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杨平
[导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杨平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中坝小学 南充市 637606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有创新观念,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化培养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得以有效提升,能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探究
        引言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氛围下,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内容。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数学学科在人的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此,教师应立足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优化教学实践策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创造条件。
        一、以问题情境模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浪花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和质疑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情境,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假如某一建筑物的窗户玻璃是等腰三角形,不小心被附近打球的小明打破了,分成了两大块碎玻璃,若是小明要再配一模一样的玻璃,那么是否需要将这两块碎玻璃一起带去才能买到相同的玻璃?小明可以只带其中一块玻璃去吗?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开始走进情境,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这一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能够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浪花。以往学生在固式思维的影响下,很容易将这一问题当作是证明题,在心里认定需要将两块碎玻璃一起带去,以为只需要证明即可。但是,在此问题情境中,教师还增加了“小明可以只带其中一块玻璃去吗?”这一数学问题,无疑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开始打破固式思维,分析不同的情况,找出正确的答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自主学习
        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样,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选择创新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与探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际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知识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函数关系,再结合变量与数值变化,在直角坐标中画出函数图像,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组织互动合作,促进思维碰撞
        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我们习惯于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确,只有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才能摆脱外界的影响,突破思维定式,获得创新探索的空间。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排斥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而且从实践经验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创新有时候更不是出自个人的冥思苦想,而是来自团队的头脑风暴,因而在相互碰撞中,个体能够突破思维的局限,补充知识,找到新思路。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实现创新探索。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探究任务,启发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问题讨论内容,进而完成了对问题的完整探索,同时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思维发展。
        四、结合生活运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考
        在生活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应用与延伸。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数学学科的应用性,设计生活问题: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题目:某青年旅舍有客房45间,平均每间房租198元,每天都客满。经装修后,旅舍档次提升,租金也相应提高,但经过分析发现,平均房租每增加1元,客房出租数就会减少2间。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家青年旅舍将平均租金提高到多少时,获得的租金总收入最高?这样的问题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应用中,能够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考与研究,促使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又如,教师在进行“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应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联想,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教学效果。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生活中汽车行驶的画面,而后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侧面,并且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来,多数学生会用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来表示,然后教师再次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从正面看到的汽车的视图,此时教师不要给学生提供参考,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对汽车的认知展开分析,得出正确的主视图。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寻找出问题的答案,既能确保学生获得新知,又可以起到扩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智勇.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57-58.
        [2]吴新梅.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2020(45):214.
        [3]袁兴祯.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