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凤妮
河池市卫生学校,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中职医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最为迅速而又未成熟的时期,进入中职学校之后,面对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往往容易导致失落、厌学、抑郁、偏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剧。医学工作高风险和高强度的性质,加上现在社会对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中职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如何培养中职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心理;教育;中职医学生
近年来,学生跳楼自杀、他杀、跳河身亡的事件屡屡出现,一次次突发的恶性事件让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血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关注,此项工作对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来说,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1 中职医学生心理特征
中职医学生是指初中毕业后接受中职卫生学校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是未满18周岁,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和心理断乳期,伴随着性意识的萌发和成熟,形成了其的显著心理特征,他们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1 普遍厌学
经调查,大多数中职生在学习上一直处于迷惘状态。中职生仅有24.6%的学生学习目标是为了想学好一门技术,找一份理想的职业,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其中有10.5%的中职生是为父母读书[1]。因为他们父母认为医学生出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工作也很体面。此外,医学知识本身就很难,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尽管职业学校已经把教学要求降到了较低的水平,但这些学生仍感到学习很吃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1.2为人处事轻率
中职医学生处理事情具有随意性,动不动就威胁家长离家出走;对待老师、班主任不服从管理,与老师顶撞,甚至恶意污辱老师,这与中职医学生今后进入医院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为人处世道理背道而驰。曾经我们班有个高个子的学生故意站在老师身边,然后比了一比,对任课老师说:“我看你有多矮”。这些现象层出不穷,屡教不改。
1.3逆反心理严重
对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自卑,他们易于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缺乏目标和理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毅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同时,他们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久而久之,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容易呈现出易冲动、易焦虑的特点,容易产生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甚至产生逆反行为[2]。
1.4集体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以独生子女,因溺爱从小就养成较强的惰性和依赖性,想问题、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开心就做,不开心就不做,对于在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表现不积极。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逃避和推卸责任,缺乏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1.5抑郁症状凸显
中职医学生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单亲和留守家庭、家暴的因素、初中受过校园暴力的遗留心理问题,加上学生自己选择封闭内心,不愿意寻求正确途径去发泄不良情绪,导致抑郁症中职阶段就突然爆发。在我现在带的班级里,在医院确诊的就有5例重度抑郁症,在同一年级的其他班也有同学确诊抑郁症,整个年级来说患抑郁症同学人数明显增加。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整个班集体的核心,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主要力量。相比于其他科任教师和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能“因班制宜”“因人制宜”,更容易收到良好效果。结合我校班主任的实际工作情况,关于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素养培养工作的对策,笔者有以下思考:
2.1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中职医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基础,来自不同的家庭,年龄有些差距,智力水平不一样,因而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了。
所以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找出彼此的兴趣点、潜力点和闪光点,量身制订计划,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在班级中,有个女生上课、自习课很爱讲话,就是不爱学习,但从测面了解她非常喜欢摄影,后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都让她担任摄影师的角色,久而久之,她的摄影技巧得以快速提升,让她有了成就的同时也为班级做了贡献,从那以后学习也比以前积极主动了。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形成。
2.2克服学生叛逆心理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外界环境、事物或人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的心理发育水平未能跟上生理发育的速度,如果此时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容易造成学生心理扭曲的情况,他们甚至自暴自弃、自我放逐。为此,班主任应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特征,在教导过程中,应尊重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当他们心理出现问题时,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要肆意地辱骂、挖苦、体罚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创造任何可能的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发挥个性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使中职生健康成长[2]。
2.3 教给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由于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在产生不良情绪后不会寻求正确的途径排解,随着时间的积压,导致抑郁症的爆发。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且告诉学生心理问题人人都有,但是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主动寻求老师一起解决问题。经常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程,请校外专家进入校园做心理讲座,每个学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用心理健康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对学生进行测评,这就有如给了学生一支体温计,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毛病。
2.4加强家校联合,注重家长的指导作用
学校、家长要形成共识,行动上要形成教育合力。据调查,部分中职医生家长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教育方式不科学,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溺爱娇纵,有的放任自流,几乎没有学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上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在她女儿确诊抑郁症之后,她说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之间最主要、最直接的沟通者,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座谈会或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向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教育知识,了解本阶段的学生情绪上的多变、叛逆行为等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子女,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要学会尊重、理解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多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家长要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
2.5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要改变人的心理状况,必须首先引起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干预,才能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维护。因此要改变和影响心理状态,我们可以进行引导学生找心理老师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组织班级心理团辅活动,关于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通过讨论、辩论、表演、游戏、模拟、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使学生融于活动中来,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系统的工作,改进、完善和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鼓励性、尊重性与参与性原则,以平等心态倾听中职生的心声、真实想法与感受,劝说引导与答疑解惑时保证耐心细致,帮助中职生克服厌学、叛逆、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矫正偏差行为,使中职生乐于交往、接受现实。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健康、平稳、和谐、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关爱学生,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医学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靖.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03):178-179
[2]刘苗.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职生心理素养的提升[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178-179
[3]刘芸.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18):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