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女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刘锡坤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当前正处于新时代之中,
        刘锡坤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桥头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当前正处于新时代之中,在这样一个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习总书记强调我国到2050年要建设成体育强国[1]。体育作为增强人们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教育学科责无旁贷地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学校体育所承担的任务和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初中女生身体结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羞怯、恐惧等常见心理问题,其心理问题影响着其进行科学化、有效化的体育锻炼。为强化初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本文从实际体育课堂经验上提出可行性干预对策,及时创新教学方案,以此解决初中女生常见心理问题,从而推动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开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女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挖掘隐藏性影响因素
        (一)青春期生理发育影响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生理发育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女学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剧变、生理机能的变化、性器官与性功能的逐渐成熟。初中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但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因而会存在挫折感,使得她们内心充满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心理学上这一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或“逆反期”。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些学生生理发育正常,但亦存在发育迟缓或发育早熟等问题,伴随着生理发育的变化,其基本心理功能也在发展,因此在部分初中女学生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健康因素,进而影响其开心快乐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课堂,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个性心理的影响
        个性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而在此前提下,每个初中女学生的个性心理皆有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女学生身心变化加快、学习压力大、其容易出现性格的偏差的影响下会影响着体育教育的开展。
        (三)学校管理的影响
        学生是学校的重要成员,因而学校管理影响着在校学生包括初中女学生。而学校管理体现在学校组织管理、班级组织管理上。部分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风气仍吹不散,重智育轻德育,搞题海战术,随意延长学习时间,占用如体育课堂等非主科课堂时间。在这样“填鸭”下,部分女初中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过度紧张、焦虑,以及因过度焦虑引起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不适反应;因长时间的压抑而产生极度烦躁与冲动。而部分教师素质问题,其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偏差对女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直接造成不良影响。班级组织管理同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初中女学生在参与体育课堂时教学效果较不显著。
        二、探寻常见性心理问题
        (一)羞怯
        由于初中女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导致了相应的生理变化,性格变得好静而不好动、害羞、爱美。在体育课上,常常表现为积极性不高,其反映心理问题为羞怯。中学阶段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羞怯感最为强烈的时期。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女生,随着身体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加之自我的觉醒和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个体开始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变化,产生一种神秘感。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正如跑步拉伸等热身运动,初中女学生面临着跑步时胸部抖动、经期不适等难以启齿的青春期羞怯感,因此羞怯这一心理问题导致在正常体育教学中,初中女学生难以投以身心去进行体育锻炼。
        (二)恐惧
        在初中体育教学之中,女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恐惧。初中阶段只有部分学校定时开展健康课,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时较为隐晦。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的初中女学生缺乏生理卫生知识,特别对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存有恐惧心理。甚至还存在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没有穿着运动服,有部分女学生甚至穿着休闲服、时装鞋进行体育活动。

在这样的运动设备之下,不仅学习效果差、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此外还特别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增加师生的心理压力,因此不少初中阶段的女学生害怕甚至恐惧上体育课。
        客观上,在女生的体育教育之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展开教学的客观因素。现代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仍占大数,不少女生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养育成长,因此对体育运动缺乏一定的胆量与信心,长期以来缺乏体育锻炼使得她们在初中阶段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其恐惧心理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对场地、器械害怕引起的恐惧;二是由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完不成动作而引起的恐惧;三由于练习时经常失败而引起的恐惧;四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而引起的恐惧。
        正如跨栏,这是体育运动以及教学过程中相当困难的项目,并且在实际跨栏中存在着较大风险,因而初中女学生绝大多数对这项运动会产生恐惧心理。初中体育课堂上的跨栏项目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相应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其具备相应的勇气,不能对其有恐惧心理。对于初中女生来说,性格胆小容易对跨栏运动产生恐惧心理[2],从而阻碍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以及女学生的运动学习效果,但正如初中体育课堂上跨栏运动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学生强化身体机能,增强学生拼搏进取、不放弃的体育运动精神。所以初中体育老师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案,消除初中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心理。
        三、实行有效性干预对策
        (一)告别羞怯,普及教育
        女生在生理期请假不上体育课是生活的常态现象,但因生理健康教育普及度问题致使部分女学生难以启齿。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加强女生对生理卫生方面的学习,通过教育使得她们了解自己的一些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是正常的,让她们能够正确地对待体育课,树立健康运动的科学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发挥一个解惑者的作用,分发一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书籍,使得学生自发性阅读一些关于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书籍,了解人的身体变化的过程,将自己身体的变化视为一种规律,是人人都会经历到的,而不是个案,从而缓解自己心理的紧张和不安。在这个过程之中,女生可以尝试主动把自己的羞怯告诉别人。如果初中女生能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向老师或同学坦陈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能使这些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心情放松下来的同时勇气会随之增加。
        (二)克服恐惧,多方助力
        恐惧心理是多方面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克服女生的恐惧心理,需要多方的努力。学校方需重视场地器材落后以及实用性、安全性问题,为广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体育运动平台;在其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校方教育思想,强化体育课的重要性以培养健康、阳关、热爱运动的初中学生。教师方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问题的同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实现体育教学多样化、安全化的同时加强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培养和激发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女生所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用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她们深刻认识体育对其身体、学习、事业的近期及长期影响,耐心引导她们克服心理恐惧,使她们真正了解体育、懂得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自身体质,为提高全民健康体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生自己则需加强自我保护技能[3]、方法,在体育课上认真学习,利用好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以及有意后注意进行体育运动的学习,做到认真听讲,做好防护措施,才能从源头上切断受伤事件发生,克服恐惧心理。
        四、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初中体育教学中女生常见存在着羞怯、恐惧等心理问题,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因此,针对此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情感意志,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广大初中女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在进行体育运动确保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确保我们精神家园是健康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2019-08-10/2021-06-05.
        [2]张月平.初中女生跨栏恐惧心理及消除方法探讨[J]. 田径,2020(03):27-29.
        [3]张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16(29):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