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粘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陈哲
[导读] 超轻粘土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它有诸多优点,
        陈哲
        广州市鳌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0940
        
        摘要:超轻粘土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它有诸多优点,因此被选做儿童手工的教学材料。风干速度快,容易塑形可以使得学生在创作时有着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塑造不同的形状过程中,体会到手工的无限乐趣,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当然,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开展类似的手工活动时,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操作环境,并强调小组合作操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热情,真正的实现玩与学相结合,以达到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超轻粘土;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创造过程的体会,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与超轻粘土对比,传统的橡皮泥有着很多缺点,比如比较油腻,粘性较大,风干速度较慢等。甚至有一些橡皮泥有着很浓的异味。显然,学生在用橡皮泥进行创作时,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学生对创作的热情度将大大降低。因此超轻粘土的使用,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增添一双翅膀。
        1超轻粘土的概念
         超轻粘土是由德国发明的,很快,这种新型材料便在欧洲,美国等国家风靡了起来。超轻粘土作为一种软雕塑材料,它归属于纸粘土。与此同时,超轻粘土有着较低的密度,在风干之后,它的质量大约会减少为原来的1/4。也就是说,在风干之后,它可以长期保存,它更大的亮点是,安全环保无污染,也没有类似于橡皮泥难闻的气味。众所周知,学生在创造粘土作品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种颜色,超轻粘土可以当做一种载体,它不仅可以直接加入水彩进行操作,风干之后也可以利用颜料进行上色,搭配石头、木棒、竹子、kt版等材质的物品也毫无违和感。结合以上所描述的优点,超轻粘土造型完全可以作为新型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它将带给学生一种自由度很高的艺术创造形式,在进行超轻粘土造型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开发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2超轻粘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中学生,小学生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被身边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想要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那就必须要让学生对学习的事物感到兴趣。因此,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创新,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孩子大多对玩泥巴有着很深的兴趣,这是他们的天性。恰好超轻粘土的形状就类似于泥巴,容易知道,如果超轻粘土被作为小学美术的教具,学生就很容易被吸引。而且当学生看到超轻粘土,可以塑造出不同形状的作品时,他们的创造欲望也会被激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作为例子,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个作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将会被最大程度的调动。还可以通过象形印章的创作设计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相结合,制作出不同的“趣味象形印章”的作品,以趣味的象形印章形式,在尊重孩子天生童趣的前提下,以超轻粘土的轻、成型快、效果好产生妙趣横生的象形印章效果,对小学生而言相较于一般中国传统印章的学习更为生动有趣,能够较大的提高学生对印章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已经在实践过程中利用轻粘土的揉、搓、捏的等方式来进行印章基础练习,让学生在主观想象与象形印章艺术的设计等存在的关联,再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物的认识利用印章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3小学美术超轻粘土教学策略
        3.1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超轻粘土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就是让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对超轻粘土造型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主题,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超轻粘土创作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超轻粘土创作兴趣。如,在岭南版第5课《神秘的图腾柱》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主题,创设神秘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图腾柱造型特点。这种生动的教学场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同时,在与大家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品的创造,显然,这是一种在玩中学思想的体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以及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以及成就感,也可以收获技能,锻炼能力。
        3.2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不太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他们学习能力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培养的。这条基本的学习规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的一条原则。艺术鉴赏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从简单的作品出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去鉴赏一些简单的艺术作品,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自主创造创新的阶段。这也是运用超轻粘土教学期望达到的目的。泥塑是我国传承多年的传统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类造型的塑造当成教学的主要载体,并运用超轻粘土作为教学工具,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简单且生动的泥塑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鉴赏以及分析。学习泥塑这一传统艺术的创造技法。进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创造提供依据和启发。如,教师在二年级第12课《泥器皿》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陶瓷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熟悉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然后讲解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器皿成型”法、造型、色彩、花纹特征等等,使学生对“陶艺”形成初步的认知。在完成这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其他班级同学利用超轻粘土制造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超轻粘土可以高度还原一件作品。在向同学们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创造技法进行渗透式分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上述所有教学之后,学生将全方面的融入到利用超轻粘土进行教学的课堂之中。他们不仅学习到了传统陶艺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对利用超轻粘土进行模仿,创造有了极大的兴趣。
        3.3加强小组交流合作,启迪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泥塑的小学生而言,利用超轻粘土造型是一项较为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实践活动。如果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利用超轻粘土得到满意的作品,那么以后的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进行合作。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与学生共同去创造一个好的超轻粘土作品。团队合作意识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的一种思想。如,教师在开展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象形文字的联想》课堂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简单的36个象形文字,并在引导下把视频里面的象形字选出来认识与运用,老师示范运用超轻粘土制作多个象形字组合的粘土画,不但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更培养了动手能力以及对图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多个象形文字用粘土组合创作在kt版上,学生既学会象形文字又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既完成一幅画又认识了象形字,达到了趣味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对比与分析,可以指导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着趣味性和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它适合当做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该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启发,不断的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琳.超轻粘土在学前教育美术课中的实践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2]林慧萍.泥塑课堂在美术课程中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8(2).
        [3]海战梅.超轻粘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心得.新课程(中),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