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
凉山卫生学校 615000
摘要: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与普通教育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的升级,职业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是当代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简述了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需求拉动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培养、理实一体化培养、师资联合培养和学生共同管理实现校企合作,这将有助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占有同等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向社会输出了许多有力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随着国家产业的调整和发展需求的扩大,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办好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紧迫。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加快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体系不健全,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缺乏、企业参与办学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所以,办好职业教育是时代的需求,是国家发展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建立,共享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实施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体系的建设等,以达到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随着中国经济和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一)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了解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知晓产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体系标准,确定具有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更科学、更符合生产实际。
(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完善
能力的提升以知识体系的完善为前提。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就课程体系内容展开讨论,将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用新方法、新技术作为课程内容的有力补充,结合典型的案例教学,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核心素养。
(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有助于校企共同育人机制的完善
社会即教育,社会在教育中也应当承担应有的责任。原有的教育执行者主要是学校,由于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足的实习实训基地,导致学生的实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间有很大的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引入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占比,实施联合培养,弥补了学校教学中实践教学不足的短板,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有助于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他们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相反,企业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可能稍显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骨干青年教师派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从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高理论高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不仅可以实现企业教师和学校青年教师的优势互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指导企业生产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图1)。
.png)
图1 “双师型”队伍的打造及其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需求拉动式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需求拉动式培养
需求拉动式培养是合作企业先根据市场发展需求确定每年需要引进的人才数量,然后与学校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人才优先到合作企业就业。需求拉动式培养是一种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合作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而且也缩短了学生角色转变的时间。在需求拉动式培养中,学校可以合作企业的名字为班级赋名,确定班级人数,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需求,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做专题讲座,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实习,感受企业文化。企业在每学年结束时召开表彰大会,评选出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企业的信心。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表现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学生毕业时,对于顶岗实习期成绩优异者和连续两年成绩突出者免试直接安排岗位,其他学生则经企业考核达标后,安排工作岗位。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模拟企业的厂房特点和设计风格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这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情境教学是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一种演练,具有一种真实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例如在康复医学专业,学校可以创设专门的实训场地,然后布置专用躺椅,配制专业的理疗、康复工具,打造一个近乎真实的康复诊室。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合作企业各司其职,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专业教师,企业提供实训场地的建设意见和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是先理论再实践,但对于有些专业知识而言,仅凭理论教学很难弄懂它的意思,因为学生缺乏现场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的操作或是大型仪器的结构等,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将学生弄得是晕头转向,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心生厌烦。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将这些难懂课程的教学场所搬至实训室,有了实物,增加了学生的理性感受,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在实训室中,有专业的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四)师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素质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很难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一般都需要再花2-3个月的时间进行培训,究其原因就是在学校中所学知识与企业知识间存在脱节的现象。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提高师资力量是解决途径之一。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大部分青年教师责任心强,授课能力突出,能与学生有很好地交流互动,但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实践经验匮乏,所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一线人员的工作,这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有助于企业一线人员理论知识的提升,互赢互利。
(五)企业参与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三方的受益,企业能获得优秀的员工,学校能提高就业率,而学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当然这一切的核心还是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想法和态度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由于对企业生活的畏惧,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的信心,企业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企业需定期派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理念、企业的团队建设等,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打消学生心中的疑虑,让学生知道企业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么苛刻,企业也是本着一切以员工利益出发,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在学生顶岗实习期,企业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树立企业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
四、结语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校企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技术型、服务型人才,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性目标的实现做到有力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赵然.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金融,2018.(08):322,327.
[2] 刘继红.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22):94-95.
[3] 朱继刚,熊永亮.中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2018.(1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