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中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在中职院校发展中“校企合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和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备受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加强中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也有利于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目前 “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发展中却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
引言
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技能型和应用型的实用性人才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中职院校如何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了重要课题,而对于企业来说,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类应用型的人才以加强企业自身发展也至关重要 。因此“校企合作”对加强中职院校和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来说是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加强校企合作,使中职院校和企业得以更深入地紧密联系,以促进中职院校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校企合作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从现阶段中职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上看,很多中职院校与企业并未建立起新的校企合作发展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是还受到传统校企合作思维观念的影响去看待问题,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合作意识不强。从中职中职院校角度去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就是加强给学生创建实习平台,实习过程、考核并没有得到足 够的重视,学生是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重视程度也不高;从企业的角度去看,一些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就是给中职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企业中能接触到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的工作较少,也不愿花时间去培养,缺乏校企合作意识。1.2校企合作联系不够紧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中职院校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识不足,另一方面两者在合作上联系也不够紧密,不仅中职院校没有做好相关组织活动,企业在合作中的积极性也不高。主要体现在,中职院校没有与企业做好深入沟通与研究工作,分析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 相关能力的需求,加强在这些方面对人才的培养;一些企业认为人才培养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院校的担当,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与学校反馈,做好沟通交流,影响了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1.3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及认识不足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中,不仅存在中职院校与企业对合作培养人才的意识不高,还存在教师、学生对“校企合作”的理解也不高,很多学生甚至会认为被安排 到企业实习和学习只是为了毕业而必须参加的,没有正确认识到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对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重要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学生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认识不深,还导致了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的活动中积极性不高,也没有认真对待,导致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难以得到提高。
1.4校企合作相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
“校企合作”从国家大力推广以来,很多中职院校与企业都纷纷明确了合作关系,加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 改革创新,也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起了相关的校企合作规范制度,但在真正的合作中很多规章制度并未得到充分地执行和落实,不仅提现了现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的很多管理体系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也给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影响。
2加强中职校企合作的策略
2.1凝聚校企资源合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学习与市场产业紧密结合,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基于校企合作机制进行 教材内容创新与教学资源开发,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平台,由企业教师结合企业一线生产现场与岗位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照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素材,由校内教师结合教学要求补充理论要点、完善教学设计。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授课的时候,直接带着学生对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讲解,学生带着项目学习,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推动了教法改革。依托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可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关键技术岗位的密切衔接,形成协同交互的教学共同体,既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2.2共谋校企人才合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上应秉持多元化原则,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双师型”特色教师团队,聚焦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在校内层面,由学科带头人、理论授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聚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维度为学生提供理论教学、实践指导与综合项目训练等教学服务;在校外层面,从企业选拔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企业提供实践平台,教师直接参与在建项目的资料整档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锻炼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探讨后,更新知识架构和教学方法,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好。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校授课,组织校内教师跟 班听课、学习专业工程知识和经验,课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老师相互探讨磨合,总结出适应学生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经验,加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2.3技术引领依托行业,校企互动合作共赢
依托学校师资力量建设内业资料工作室,为企业提供资料和档案技术服务,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建筑内业资料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根据企业需求,实践和理论密切融合,为产教融合创造条件。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沟通联系,推荐本专业学生去学习和实习,企业逐渐建立工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工程案例 ,以此建立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4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提出了迫切要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应以积极推动“专业+德育”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构为基础,以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环节为载体,引入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7S管理理念、先进企业文化等内容,在巩固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深化职业素养培育目标。同时,加强对“德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丝不苟、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并在课堂上以工作室教学环境为依托,将职业道德规范、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行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终身学习、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以此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3结语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各大中职院校和企业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为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雅莉 . 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主题进阶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职业教育,2020(9)
[2]伍俊晖 .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市场,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