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莲1 孙晓涛2
1.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中心小学
[摘 要]基于所处地区教师团队存在发展不均衡、信息技术水平低下、交流与分享没有最大绩效化的问题,笔者以课题为引领,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行动研究方案,以适切的教研平台、活动载体、分享平台,优化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成具有五项修炼的“教学相长、幸福成长”的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型团队;行动研究
一、前言
笔者在已经结题的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团队呈现如下问题:团队建设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共享资源有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够,只是停留在表面;研究成果“小学英语PEP教学资源库”推广有限,交流与分享没有达到最大绩效化。据此,为了有效推动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深度融合,需进一步加强小学英语教师的队伍建设。
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提到“行动研究就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实际的方法,使教师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职业实践知识,从而对教育的整体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和对自身职业的发展都有所贡献”。(王蔷,2013:143)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浪潮下,顺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开展团队建设行动研究,因此,笔者于2019年9月开展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英语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下适切团队建设的发展模式。
二、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行动研究方案探索
(一)提出问题
1.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助力英语课堂?
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二)提出假设
1.本市小学英语教师学习意识薄弱,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和学习型团队理念欠缺;
2.团队建设缺乏适切的载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度不够。
(三)初步调查
2019年12月21日,对全市其中的182名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市教师团队建设的主要模式、信息技术水平及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调查数据发现如下问题:1.英语团队多数具有十几年教龄,具有相当教学经验,主要团队形式是科组,团队学习形式较单一,有待名师引领,对于“学习型组织”不了解。2.语音课的绘本资源和读写课拓展性阅读材料缺乏,目前网上搜索的资源杂乱无序、内容良莠不齐,许多老师了解到多模态绘本,由于信息技术的欠缺而不懂如何操作。
(四)方案探索
基于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全球化及本市教师团队的特征,以广东省粤西地区湛江市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市教研室统一规划,以PEP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和团队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教、研、训”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活动,形成“教学相长,幸福成长”的研训体系。(见下图)
本市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模式的示意图
三、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适切的教研平台,建立系统指引
当前国际学界对语言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理论共识是教师的自身学习以及语言教学根植于所在的背景环境中。基于以上理论思考,我们主张开展与教研背景因素相适切的(context-appropriate)教研工作,即适切教研(张荣干,2015;张荣干等,2016)。2020年2月14日起,受疫情影响,所有“教、研、学”在线上进行,笔者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期间给师生关于英语教与学的建议》,建立系统指引。利用适切的教研平台—CCTALK进行线上研讨,有序进行本土适切资源的开发,具体顺序如下:①《湛江市小学英语学习资源指引》—②三至六年级《湛江市小学英语学法指导》—③三至六年级《分课时微课》—④三至六年级《学习交流资源》—⑤与PEP教材相匹配的多模态语音绘本征集—⑥三至六年级《PEP小学英语随堂说唱课程》。
(二)适切的活动载体,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基于本土教学资源开发顺序,前期我们将进行微课制作、培训,中后期进行多模态语音绘本征集比赛,均以团队形式开展,在活动中促发展、促学习、促提升。
1.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是线上教学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考察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切入点。微课录制从统筹安排、技术助攻、团队合作三方面开展:
(1)统筹安排,有序开展
课题组成员担任《湛江市小学英语学习资源指引》和《湛江市小学英语学法指导》的微课录制,各团队学习培训后录制三至六年级《分课时微课》。
分课时微课录制程序具体如下:市专家团队拟定课程录制的流程安排表—备课组长集中网络备课,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执教老师进行课时的细化设计—备课组长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市小学英语教研员进行总核查—最终确定稿件。这样的流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统筹安排和自下而上的层层审核,保证了微课的质量。
(2)理念新颖,技术助攻
每节微课是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主题一话题一资源一板块整合一任务”,围绕着主题开展各分课时小话题,捋直每个话题的逻辑关系,结合文本中的插图、教参等资源,对各板块(分教学板块和辅助板块)进行整合。通过小语篇,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任务,提升学生的思维、文化品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特别是运用“多模态绘本”、“多模态语篇”等,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氛围中轻松化解知识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信息技术的“神助攻”,由最初“剪辑师”、 “WPS”、“PPT”,继续摸索“快剪辑”、“希沃”、“喀秋莎”等软件轮番助攻,有效实现技术与学科融合。
2.团队合作,推进线上教学
2月24日至3月2日,短短一周的时间,课题组成员和市6个小学英语名教师工作室开发录制了三至六年级第一单元共24节课时微课;接着区域教研团队接过接力捧,完成第二单元共24节课时微课;第三阶段全市各校各英语科组纷纷行动起来,积极研发,自愿参加,至5月9日止,共开发、录制了36节第三至第六单元的分课时微课。
3.多模态语音绘本征集
微课制作是教师团队信息技术水平的摸索期,那么多模态语音绘本的征集是体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成熟期。
多模态语音绘本不同于单纯的文字绘本,是集图像、音频、语言、视频一体的绘本,即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辅助之下完成的。
强调原创,在全市征集的多模态语音绘本呈现了信息技术融合的新高度:
(1)动画效果新高度,融合“优芽、mg动画、flash、PPT”等,将动画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2)绘本中图片生动有趣,除了源自网络精选,并用软件“Photoshop” 、“2345看图王”后期编辑的。
(3)音频录制效果好,字幕制作简单高效,大部分选用PPT中的“动画效果”—“颜色打字机”或“快剪辑”进行编辑,小部分运用APP“快影”、“抖音”等制作。
经过校、县(市、区)的初选,共征集了116个与PEP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匹配的多模态绘本,以及相关的教学论文25篇,引领多模态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推向新高度。
(三)适切的分享平台,辐射更多团队
1.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教研工作的重要部分,基于适切教研理论的思考,我们主张开展与教师背景因素相适切的教师培训工作,即适切教师培训。(蔡艳莲,2017:106) 我们决定由第一批制作微课的老师转变角色为“本土专家”,基于CCTALK平台开展《微课录制线上培训活动》。第一场小范围,面向资源开发团队。第二场面向全市,参与培训的教师989人,主要来自5县(市)5区和部分外地市。课程系统培训教师“如何用PPT录制微课、如何用剪辑师录屏、视频剪辑及课件制作技巧”。课程以线上实时演示和操作进行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2.微信公众号
为了营造学习型团队良性的支持系统,完善团队建设环境,我们创建了“湛江小英教研”微信公众号,设“团队建设、掌上教研、教学资源”等三大栏目,“团队建设”下设“成长故事、团队活动、工作室、科组风采”等小栏目,“掌上教研”下设“教研经纪实、通知公告、学生作品、学习交流”等小栏目,“教学资源”下设“绘本绘篇、教学设计、教学点子、游戏分享、歌曲歌谣” 等小栏目。自2018年5月开通,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力量,营造了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创造了团队学习和交流支持系统。凭借着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交流和分享,团队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带动了个人的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实效,将学习和展示融为一体,使团队得以持续发展。
四、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行动研究成效
通过调查和实践,我们了解到前期开展的线上教研、微课制作、多模态语音绘本很好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了学习型团队的有效建设。
(一)微信公众号成为高效的共享阵地
适切资源的交流共享平台“湛江小英教研”微信公众号自2018年5月创建至今,关注人数达20118人(截止2021年5月22日),公众号所推送的资源点击率累计高达一百二十多万(截止2021月5月)。“湛江小英教研”成为一个高效的共享阵地,获得省内外同行的赞可。
(二)开发的线上资源质量高、影响广
我们所录制分课时微课,开创“本土”线上课程的先河,短短两三天的时间,课程最高点击率突破20000,在全市、乃至全省反映良好,同时得到PEP小学英语教材副主编曹洁老师的高度评价。我们选送29节课,由湛江市教育局上送至《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慕课讲堂】,全部审查通过,通过率100%,在我市各学科中名列前茅。
开发创编的多模态语音绘本10份作品选送省资源库评审,全部入选省优秀资源库,其中两份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华南师范大学刘晓斌副教授的多模态教学著作,一份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刘晓斌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大学MOOC课程--《外语教育技术》。
(三)促进区域内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的一系列“教、研、训”活动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夯实了教学基本功,提高了教学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有2位教师参加广东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评均获一等奖,是粤西北的唯一代表;湛江市第一小学骆秋雁老师获首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在全省排名第5名(共22个参赛单位),由她创编的一整套PEP小学英语说唱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资源作品,并在省教厅“粤教研”平台上推广。坡头区官渡镇中心小学李小丽老师制作的线上课程在短短两天之内,点击率过万;由她主讲的线上微课制作课程吸引了上千名教师同学同研,2021年5月18日被广东省教育厅邀请在“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全覆盖项目学科教学系列培训活动”中作题为《数字教材在PEP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专题讲座,是全省小学英语教师的唯一代表。其出色的表现于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最美教师(湛江市仅2名,广东省共50名)。近两年,课题组中有3名教师被聘为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五、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行动研究反思
互联网+环境下,技术赋能团队建设。由课题组、名教师工作室、科组、专题教研组等为基础创建的小学英语学习型教师团队,在“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勉互助”的环境和氛围中,改善学习模式,坚定“携手同行,并肩共进”的愿景;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研、修、练团队活动中,锺炼基本功,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团队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将加强资源归类、编辑出版,形成教育资源库;另外提升研究手段与科学分析能力,使得未来英语教师队伍成为具有“系统思考、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自我超越”五项修炼的学习型团队。
参考文献
王蔷.2001.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荣干.2015.适切教研与英语教学背景:问题诊断视角[R].东莞:广东省义务教育英语教研问题诊断研讨会.
张荣干,陈文英,张泰刚,曾素文,王蓉. 2016.适切教研视角下的广东省义务教育英语教研探索[J] .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卷):29-48.
蔡艳莲.2017.适切教研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转岗教师培训探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105-111.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英语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4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