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许冰晶
[导读]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冰晶
        新疆省和田地区  和田市第六小学  848000
        摘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完成的,它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要求教师有足够专业的数学教学水平,学生有认真学        习的态度。基于此,本文将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质量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1 利用生活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作为小、中、初甚至是大学都要学习的科目,在整个学习阶段都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局面,教师们一直在秉承理念和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实现的同时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生活教学法是一种将生活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形式,既能够将学科知识难度降低,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当教师利用生活教学法优化课堂时,数学知识会变得生动具体以及“鲜活”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也会由此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均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上课,教师便问道:“同学们会跳绳吗?每分钟平均跳多少个呢?”有学生道:“我有时跳的多,有时跳的少,大概能跳50个左右!”教师继而将某天跳绳比赛中各小组的跳绳结果呈现出来,说道:“从这些数中,你们能够知道哪一个小组的水平更高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由此引出“平均数”的概念,促使学生从平均数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并进行说理,以此加深他们对平均数知识的印象。生活化环境以及设计生活话题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很高,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为后面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提高学生自信心
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注重课堂上的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与该堂课相对于的数学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数学问题讨论,相互交流在该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在对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对于教材的内容也能有更深的见解,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讨论时遇到了解不开的点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指点,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以此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当学生将该问题解答出来时,也会变得更加自信。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团结同学的作用,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更多了,也更加有利于之后教学的开展。
        3 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数学奥秘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以此来促进自身的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助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探讨教        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最终得出统一答案,并且向其他同学分享。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数学话题,让学生与小组内的成员一起思考,在小组讨论中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4 借助问题建立学生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一种感觉和意义,符号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高效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梳理数学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对运算还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在提出、思考并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够应用符号意识        作为指导,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也会更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建立符号意识。课上,教师通过“算24点”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给出相应的答案后,教师便提出问题:“你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很多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案讲述出来,有的人通过先加减后乘除的方法得出了24,还有的人提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教师由此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给出的答案认识到了“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当学生掌握了该方法后,教师又将数蛤蟆的游戏展示出来,请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促使他们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自主概括出“用字母分别表示出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数量”,逐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当学生符号意识提升以后,他们既能够灵活转变公式与数,并且能够应用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其他知识打下了基础。
        5 立足信息技术的运用讲解重难点知识
研究指出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师摒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将多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于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并引导班级学生进行深度地探索。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应该关注到的技术,立足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合理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也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强化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因为数学知识体现出比较强的抽象性,一些小学生未能对课程知识进行灵活性运用,限制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所以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信息技术的运用讲解重难点知识,提高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运用能力。
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课程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摒弃灌输式的知识讲解方式,重视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基于课程知识体现出的抽象性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展示课程知识点,立足小视频播放的方式对抽象的课程知识进行直观化的讲解,掌握进行位置与具体方向表达的名词与使用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改变班级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标提出课堂创新改革需求。小学生也会在这        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自身的学习能力,引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提高学生们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
6 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指导小学生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中,限制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能力,影响学科教育的实效性。数学教师应该革新陈旧的教学理念,重视围绕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个层面的探索,在        新课标指导下开展更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强化班级学生的知识体验与学科能力的培养效果。除了在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探索之外,数学教师也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这样可以给后续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以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数学教师需要从课堂参与、合作意识、学习能力、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实践运用与情感态度等指标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立足课堂评价给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更高层面的指导,这样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7 结束语
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直接影响的。加强课堂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的思路。其中教师所要做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玉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1(37):67-68.
[2]林丽.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教育界,2021(12):49-50.
[3]冯娟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2021(1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