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如何对待学困生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龚志珍
[导读] 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外在反映。

        龚志珍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       200072
        【摘  要】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外在反映。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特定的体现,是教师职业领域内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是教育的生命,是教师立业之根本。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性;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包括热爱差生。
        如何对待学困生?经过24年的政治教学实践探索,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学困生面临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本人从事的是初中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工作。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在:学生本人的内在原因、家庭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如预备年级到初三年级,几乎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学困生,他们缺少学习的内动力。因为学习动机决定了学习态度,思想上不太重视。学困生几乎学习的习惯很差。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绝大多数学困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差,学习效率低。课后连简单的机械抄写作业都会拖拉,有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下滑和许多家庭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我们常说父母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处于家长的教育之中,所以家庭的构成和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各方面的成长。如有的学困生是单亲家庭,从小就跟着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长大或单一的跟着父亲长大或单一的跟着母亲一起生活长大,学困生从小缺失父母亲的关爱。不但不重视家庭教育,而且认为“教育是你老师的事”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学习。然而还有不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都不能说对这些学困生没有一点影响,还有遭到同学冷嘲热讽和有些老师的另眼相看,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怎么来给孩子以积极向上好的影响,学困生本来就不愿花时间的,同时更找到了借口逃避学习了。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何转化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的学生,也是每一个道德与法制教师头痛的问题,因此,道德老师在学生转化工作中起着导和演的双重作用。
二、关心学困生是教师的职责
    对待学困生的学生更应该关心不应该歧视,更应该耐心教育不应该丢开不管,这是教师的需要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把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无数的事实说明: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老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或不幸。当学困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教师不仅为学生爱戴,也为社会所称道赞赏。教师这种热爱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陶冶作用,还对学生的为人方面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懂得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不只是对个别学生的关爱,而是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一些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现实中的情况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比较学困生的学生难。我认为他们更需要别人理解,更需要别人关心。只有真正树立“班中无困难的学生”的信念,用心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才能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快乐幸福地成长。


三 、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本人从上学期起担任初三(五个班的)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思想,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都有一些比较学习困难的学生,怎么办?首先本人从爱入手,学会理解他们,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坚持表扬和鼓励为主,最后,从生活中关心他们。如本届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般,其中一位男同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制期末考试考了24分,成为全年级的倒数第一。他是个单亲家庭,本人发现他几乎每天早上不吃早饭,问过他为什么不在家吃早饭,他说家人给点零钱自己买或吃饼干。为了解决这个孩子的实际困难,本人每天早上给他准备早点和牛奶,不断提醒他写字端正,看清题目,上课好好听,认真记笔记,并耐心辅导,让他每天到本人这里来报道一次,一边来吃早饭,本人一边给他做一些单选题或多选题,做错了帮助他一起找原因,题目做对了,本人就表扬他、赞赏他。有同事说本人和他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就像母子关系,他在我这里找到了母爱,本人听了比较欣慰。到了二模考试,24分男同学尽然考了43分,在同学们眼里他还是不及格,但是,在我眼里他已经是了不起了,有的同事知道他不及格,让本人放弃别再浪费时间了,有一些学生说:老师您对他那么好,每天给他带早饭、帮他补课,他还是不及格。还有的同事说:重来没有看好他,他是不会及格的。当本人听到这些话题时,并没有打消本人的积极性和信心,因为本人是追求完美型的教师,本人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名言。相信因果、相信付出时间、行动和努力,更相信一位尽心尽力、爱校如家,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有耐心的、懂得换位思考、善解人意的老师是教不出学困生的!最后二个星期马上就要上海市统考了,这位所谓的学困生,还是坚持到这里来补课做题,上海市统考、他的政治学科奇迹般的合格了,在我和他的努力下,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原先106人,最后上海市统考留下考试的总人数是98人,64个优秀,17良好,6个及格,同时得到了校领导和初三同事们的好评。因此,让本人感受到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情感的前提,不善于理解人则很难去关心他,很难对他产生关爱的情感。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许多行为不能被教师理解。
        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师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为教育学生不惜呕心沥血,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全身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给其以慈母般的爱。本人曾经做过班主任,在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思想落后、成绩又不好,在班里总是惹事,别的学生都不愿跟他玩,更不想和他做朋友,怎样才能让他和大家共同进步,成为受欢迎的学生呢?本人和其他任课老师沟通意见后,在课堂上多提问他,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发现他有进步及时表扬,坚持每天放学后找他谈心,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把我当作真诚信赖的朋友,各方面进步非常明显,终于和大家走到了一起,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困生并不是各个方面都差,他们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进步时着力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学困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日养成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困生出现反复是正常的,要允许他们反复,关键是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怎么办?一定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的批评,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鼓励他,使之明白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真心实意为了帮助他。凡事都有一个过程,要给学困生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改正缺点,成为受欢迎的学生。
        作为教师,本人能为学困生的转化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到了一点门道,但这只是开始,本人深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使自身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尤其对学困生施以满腔的关爱和适当方式方法,定会在转学困生的田野里收获累累硕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