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渗透“蒙泽”特色文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雷正铝
[导读] “蒙泽”文化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
        雷正铝
        横县横州镇蒙村村委小学  530300

        内容摘要:“蒙泽”文化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利用传统文人精神、传统诗词文化、国学经典、传统节日文化等传统文化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汲取精神养料,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传统文化   渗透  蒙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渗透“蒙泽”特色文化,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完成泽被后世、润泽后人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忠、孝、礼、义、仁、信等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自主阅读传统文学作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汲取精神养料,并运用于生活实际,指导生活实践,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一、传统文人精神与“蒙泽”文化相融合
        小学课本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人,这些文人的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这些文化精髓,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忠君爱国、坚韧不拔、坚贞高洁、乐观豁达、迎难而上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榜样,从传统文人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比如通过了解屈原的初露才华、谗而见疏、流放汉北、放逐江南、自投汨罗的人生经历,学习他不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尚节操,忠于楚国,宁死不屈的传统文化精神。深入挖掘屈原的德育教育资源,了解屈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把屈原当成人生的榜样,把屈原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这些精神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中,利用李白的乐观豁达、杜甫的忧国忧民、陶渊明的坚贞高洁等文人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人的遭遇,加深学生对他们人生故事的理解,触动学生内心,形成自己的感悟,感受传统文人的人格魅力。
        二、传统诗词文化与“蒙泽”文化相融合
        中国诗词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体现出忧国忧民、乐观豁达、忠君、高洁、爱国、廉洁等优秀品质,以“蒙泽”文化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通过背景简介、感悟意象、体验情感、分析人物形象、关键字词、故事情节等环节,回到远古时代,设身处地感悟作者的情感,学习诗词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起到情感熏陶的作用。比如通过《墨梅》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的特点,感悟作者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学习古人高洁、坚贞人格魅力。通过《示儿》学习,在背景简介中让学生回到宋朝,感受诗人临终前仍然挂念国家的统一,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联系当今时代发展,学习古人的爱国思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诵读活动,精选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国学经典与“蒙泽”文化相融合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论语》《孟子》《三字经》《世说新语》《弟子规》等国学作品,塑造了很多曲折动人,包含很多富有启蒙意义的小故事,利用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挖掘经典作品中体现感恩、孝顺、诚信、爱国、仁义等德育教育素材,在故事情境中,营造愉悦的气氛,加深学生对国学小故事的印象,深入了解蕴含的哲理寓意,通过摘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形式,引起情感共鸣,联系生活实际,得到新的感悟。通过这些国学经典小故事的诵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在“蒙泽”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整理不同题材的国学经典小故事,比如孝顺题材小故事:黄香温席、鹿乳奉亲、陆绩怀橘、汉文帝侍母等;学习方法小故事:李白铁棒磨针、孔子学琴、唐太宗以人为镜、苏东坡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廉洁小故事:于谦两袖清风、宋璟拒绝奉承、交往小故事你:管宁割席、管鲍之交、六尺巷、将相和等;诚信小故事: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烽火戏诸侯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小故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优秀人格。
        四、传统节日与“蒙泽”文化相融合
        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从节日的传说、起源、寓意、活动等方面挖掘德育教育资源,通过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活动等形式,把节日文化与“蒙泽”教育相融合,借助节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热闹的过节气氛中,让学生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通过端午节,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人,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源,讲述屈原的人生经历,学习屈原忠君爱国、坚贞高洁的人格魅力。通过中秋节,开展诵中秋活动,让学生了解与中秋有关的经典文学作品,颂扬中国的亲情文化。比如通过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让学生了解“孝”文化,搜集“孝”的传统小故事,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家里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以“蒙泽”文化为核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增加传播“蒙泽”文化的趣味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丰富的“蒙泽”教育素材。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以“蒙泽”文化为主题,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挖掘传统文化的“蒙泽”文化教育素材,通过传统文人的遭遇、古诗词文化、国学经典、节日文化等方式,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蒙泽”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加深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云忠.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沈建华. 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化和链接[J]. 教育研究,2015,36(11):25-29+48.
        [3]闫闯,郑航. 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0):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