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显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中心小学 271612
摘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诸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涌现,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更多的新尝试。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适当性的在《纲要》的指导下引入任务驱动这样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展现学习欲望,生成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组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前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就一定要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知识和技能更好的进行熟练掌握。所以,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多的驱动力,推动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将构建主义理论有效引入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1]。在构建主义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与问题或任务互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当中产生动机和兴趣,让教学情境得到良好的优化和创设。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任务驱动主要就可以理解为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任务设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协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导向下更好的学习技能和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在教师方面,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也能够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激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需要教师关注。
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趣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人们对知识更好的求取,对知识进行探索[2]。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对任务驱动这样的方法进行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的生成学习兴趣,让教学质量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例如,在讲解“插入图片”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趣味性的任务进行设置。比如“谁插的花最漂亮”、“小小园丁”等等。在任务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找寻对应的图片,在调整位置、大小之后尝试着进行插入,对作品进行完成。在后续中,就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来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累积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多的趣味驱动,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掌握,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任务驱动的运用效果。
(二)运用任务驱动,推动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备着较强的综合性,要想让学生获取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就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实现自主、独立学习[3]。
所以,在任务设计和驱动的过程当中也应该保障任务操作性、梯度和层次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任务的带动下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学习中,不再畏惧困难,让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复制、剪切和粘贴”相关操作技能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两个梯度的任务。任务一:将图画当中的小树移到荒漠当中,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运用移动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任务二:让学生以最快的操作速度把荒漠变成一棵棵小树。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操作技巧对不同的任务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获取到相应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投入到任务当中,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
(三)运用任务驱动,深化协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新时期下教师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培养任务。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有效运用,让学生的交流和协作意识不断的增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能力,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这其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和环境,让最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效果得到实现。
例如,在讲解“制作表格”相关课程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以自主、合作的形式来对表格制作的方法进行找寻。在后续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学习和交流,不断在小组合作交流当中发表想法、方法等等。最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些方案当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进行展示,看哪个小组的方案最为快捷,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让课程教学的开展事半功倍,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成效,让课程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运用任务驱动,强化操作技能
除了以上这几点之外,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对知识更好的进行理解和内化,带动学生的操作变得更加熟练。使得学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当中有更加饱满的动力,带动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在讲解完“数据计算”相关知识点之后,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表格中横向求和等操作。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对任务进行设定,让学生可以尝试着进行表格横向求商、纵向求和、横向求平均数等不同的操作,让学生可以在表格当中根据要求开展相应的操作。在这其中,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的提升动力,教师可以将近期学生的成绩数据引入进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排名和操作。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有更熟练的操作,带动学生在认知结构方面变得更加完整。在无形当中更好的展现出任务驱动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获取到更加深刻的体验,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这其中,也能使得学生感受到网络的便利性,使得学生能够对学科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带动课程教学的最终成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任务驱动这样方法的有效运用是非常关键的。能够让学生生成学习动力,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在这其中,主要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趣味、推动自主学习、深化协作意识、强化操作技能,让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毛新悦.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计算思维培养[J]. 文理导航(上旬),2021,(06):94+96.
[2]洪月清. 浅谈教学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21,(43):133-134.
[3]汤晓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 求知导刊,2021,(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