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进行习作教学,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段春玲
[导读] 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段春玲
        四川省遂宁市富源实验学校  四川遂宁  629000

        摘 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心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提高习作水平,达到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习作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我都要民主选出班干部,制定班规班级,明确奖惩制度。每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都会让孩子们认真读语文书的目录,落实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现在班上的孩子大多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班级也形成了比、追、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二、爱学生,理解学生
        工作中我心平气和对待学生,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准备好次每一次家长会的活动内容,用心给每个孩子写好通知书上的评语,陪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孩子在学校的每一个精彩画面。用真心去爱他们,理解他们。学生今天迟到了,是生病了吗?孩子这几天总是没精打采,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吗?站在学生的角度多理解他们,为他们着想,做一个让学生既怕你,又喜欢你的老师。比如,一个周末布置作业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两天天气太冷了,我们就少布置点作业,还没等我说完,教室里真的是沸腾起来了,放学时,有个平时很腼腆的男孩子走到讲台上小声地对我说了句:老师,你对我们太好了!星期一,检查作业时,我的心情特别好,因为学生的作业书写都很工整,错误也少。
        三、用心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我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抓两头,扶中间。一方面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指导优秀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比赛,我班小涛同学在四川省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小晶荣获市“美德少年”;每年的创新作文复赛中我班有多人荣获一等奖……看到同学取得这些荣誉,其他的孩子也会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创设机会,让优生展示自己,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我要布置预习作业,然后让部分优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每一次单元习作之后,让优生在全班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些小小的汇报活动让孩子们都满怀期待,精心准备,既让优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又在班上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班内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不肯读记和积累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采取早午自习课时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比如今天必须背哪篇课文,默写哪首古诗,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关心、鼓励,适当引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第三组是纪律松散,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书写又差的学生。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在班级中成立“一对一”互助小组,以优生来带动差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有效地进行习作教学
        (一)真情体验,丰富习作素材
        1.多观察,用心体验。
        平时教学中,我倡议学生写作文要走近生活,多观察,不要凭空捏造和虚构,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真实和自然。如让学生写最喜爱的水果时,我让部分学生带些水果到学校来,分小组对不同的水果进行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活动。写我们的校园时,就带学生走出教室,漫步校园的操场、文化长廊、读书亭,与校园中的一花一木亲密地接触。学生观察的情景多,自然积累的材料就多,动起笔来就会有话可说,这样写出的文章肯定比坐在教室里凭想象写出的要生动、具体。
        2.在生活中善于抓住一些重要日子进行习作练习。
        各种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来历,记录节日中的所见所闻,再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章。这种习作练习不但起到了练笔的作用,还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懂得感恩,热爱祖国。
        3.利用好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丰富习作素材。
        平时学校、班级举行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研学旅行活动、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消防演练、辩论会、读书分享会……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学生都参加了,我们只需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适当仿写,学得习作之法
        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习作方法,可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教材精选的各类课文,语言优美、规范,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典范。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可模仿其结构特点与写作顺序,描写《美丽的家乡》。读了《落花生》,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再让学生学写“野草、梅花”之类的习作,就得心应手了。
        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个周末作文,有    真好,班上有个孩子补充的题目是《有信仰真好》,当天孩子爸爸发朋友圈表示不相信是这个仅有9岁的孩子写的,习作开头讲了个故事:一个抱怨生活不公平的人因忘了带钥匙借住在盲人邻居家里,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这个盲人邻居拉开了窗帘,对着初升的太阳,说:“太阳每天从我的窗前升起,多好!”接着以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地震中的志愿者、救死扶伤的医生、尽职尽责的老师为例,谈了对信仰的理解。结尾是这样写的:信仰,它能把绝望中的人给予希望,它坚硬,不可侵犯。有信仰,真好!看到孩子的作文,作为语文老师,我直接给孩子的爸爸回复说,“爱孩子,就要相信孩子!”我相信那是孩子自己的作品,因为当时我们正学了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课文《触摸春天》,孩子应该是从课文内容中受到的启发,仿写而成。后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证实了我的估计。
        当然,课外读物、学生的佳作等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语文书中的文章必定有限,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文章的写作特点,学得写作之法。
        
        参考文献:
        [1]王洪娟.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000(036):15.
        [2]关红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氛围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000(007):342.
        [3]臧以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00(005):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