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兰永静
[导读]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成为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兰永静
        东兴区富溪镇中心学校      四川省内江市             641100
        摘要: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成为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兴趣能活跃大脑的组织,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新线索,进而去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学生对学习越有兴趣,对数学材料的反映也越清晰,思维活动也越积极有效,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高。应用趣味性教学可以增添许多课堂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效果提供了保障。
        关键字:小学数学;低段;趣味性教学
前言:
        小学低段学生还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兴趣的提高会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学生如果能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对学习新知识充满自信,那么他们就能够总是保持主动、积极、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因素,把握一切时机为学生创造带有趣味性的课堂气氛,让趣味性教学根植于学生心中。
        一、用魅力语言烘托课堂气氛
        语言是一门有魅力、极具特色的艺术,运用好语言,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到自己身上。在小学生正式对一切事物的充满好奇的时候,如果教师用如沐春风般的语言来烘托课堂气氛,用小故事、谜语或生活小常识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用语言来描绘出另一幅景象,这样定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将心神快速集中到课堂知识上。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材里有一道减法题:11-3-3=?如果单看这道题确实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但如果教师用讲故事一样生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出来,就会为学生展现出另一番画面:小白兔在田地里自由的跳来跳去,突然,它发现前面有一片地种着胡罗卜,它高兴的蹦过去。它把全部的胡萝卜都拔了出来,数了数,一共有11根,它嘴馋吃了三根,在回家的路上又送给了小灰兔3根,问它还剩几根胡萝卜可以带回家了?像这样生动而又有趣的将原本枯燥的数学题描述了出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涨了。又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本堂课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在“做角”的小手工课上,教师可以说:下面我们大家来放轻松,做一个“看谁手最巧”的游戏,好不好?你看你面前有那么多的材料,除了图形里的角,你们还能做出其他的角吗?让我们来动手做做看吧,看看谁做的最巧妙,老师这可有奖励哦!在这样轻松有趣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学生们的表现都积极主动起来,也更乐于学习小学数学新知识。
        二、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触得到激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针对结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教材实际编排及内容要求出发,积极探究课程里隐含的数学知识,制作出符合学生成长心智的精美课件,以此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对推动课堂效果的提高也大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这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又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教师可为学生采用信息技术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对图形有形象的感知。再用动态平移及旋转的方法演示出来,学生能通过课件更直观的发现平移及旋转的规律。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既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对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课堂里心情愉悦的学习。
        三、创新课后习题增加学生成就感
        课后习题是为了加强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让他们头脑里留有重点知识的印象。但是一些课后习题重视题海战术,而忽视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让学生厌倦了单调、重复的计算题,导致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就有力回击了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题型入手,使题目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根本,创新课后习题题型,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解出创新题型后,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进而更迸发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题:桶里有油30千克,这时厨师用去17千克,又倒进38千克,问现在桶里还剩多少油?学生往往很容易算出30-17+38=51(千克)。但过教师采用逆向思维题:桶里原有一些油,厨师用去17千克,后来又倒进38千克,桶里的油是51千克。原来桶里有多少油?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应用题有些不同。但是像油桶的题目很多小学生就理解不了,不知道怎么列式。这道题目的迷惑点在于三个已知数字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用这样的思路来解一下。现在是51千克,减去后来倒进的38千克,就是桶里原有的用去17千克之后的重量。那么再加上17不就是原来的重量吗?列式:51-38+17=30(千克)。我们做一下验算:30-17+38=51(千克),数字可丁可卯,计算完全正确。像这样教师创新了课后习题,让原本简单的计算更富挑战性,增加趣味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数学计算更加着迷。
结论:
        总之,趣味性教学方法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这需要教师寻找到能符合学生年龄的、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的有趣方式,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用带有魅力的语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重视课后习题的创新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尽最大努力设计好课件,也要努力发掘数学知识的闪光点,不要在枯燥的计算中失去了数学原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吕晶晶.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缔客世界,2021(1):208.
[2]李丽丽.浅析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21(1):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