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君
江西师大附中
摘要:信息技术集形、声、动、静等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用于美术教学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学习愿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进入美术学习之中。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有机结合,让美术学科富有魅力,使美术课堂充满精彩。如何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令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无穷
该文为2020年立项课题“美术教学中信息资源开发—以江西古建筑的艺术传为例”(2020-W-1-4123)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将信息化融入课堂中是教育发展进步体现之一。信息化这一新血液的融入,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活跃美术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对实事物进行多方位的认知。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中,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彰显出教育事业发展质的飞跃,同于提升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具有重大贡献。
一、网络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中,美术教师是根据所授的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的,所呈现的教学资源非常少,除了教材和挂图之外基本上就靠教师的一张嘴了。而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教室成了唯一、固定的学习场所,而美术课堂教学场地的固定是制约美术课程开放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如果可以利用好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将能有效打破时空对美术教学的限制。中小学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网络资源的利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冲击了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选取网络资源,有选择地让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把网络资源和课堂资源相结合是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效率,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
二、中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落实信息化创作平台交流,促进学生美术学习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既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也能更好地纠正学生当前美术创作中的不足。传统的美术展示往往都是教室展板中粘贴展示或者教师手动展示,只适合用于少量作品的展示。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让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这一大规模平台来进行更加有效的美术创作想法交流。
例如,教师在进行《情感的记录》这一课时教学时,该课时中学生需要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关系对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创作,作品需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表现,更需要学生尝试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在班级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作品完整拍下发至对应的美术作品微信群中,学生之间先进行互相点评留言,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同时选出优秀作品发到朋友圈用于展示,让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对于美术创作的灵感交互,最终进一步激起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当中,丰富美术课堂内容
教师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这门科目进行高效的融合,就要尽量多地在互联网上搜索合适的视频、音频等资源,并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活动中,打破课堂的空间束缚,使学生可以对从古至今较有名气的美术作品加以品鉴,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除此以外,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艺术气息,从而对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有独到的见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在生活当中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各种事物。
比如,美术教师在讲解《色彩的冷暖》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不能只是讲解其中所涉及的美术知识内容,而是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了解冷色与暖色的含义,并使其了解色彩的运用方式,以及色彩对人们情绪的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梵高的《星空》这幅画,使学生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对其色彩的运用方式有所领悟,了解到其中大面积的蓝色是表达了梵高当时忧郁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并有效地充实了美术课堂的内容。此外,美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星空的图片,并展开适当的讨论活动,使学生可以针对星空这一景色表达不同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色彩来描
(三)利用广泛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需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艺术发展前景。教师在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对于艺术品能够产生一定的自我认知。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美的认知能力却趋于统一。学生易产生盲目跟随潮流的状态,缺乏了自身对于美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多元化的艺术进行认知。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根据课本知识进行相关图片寻找,
例如在学习《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时,教师可在网络上搜索极具美感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图片,例如有“园林典范”之称的拙政园、著名颐和园以及“苏州名园”狮子林,寻找具有不同特色的园林,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园林与地域间存在的联系,并为学生讲解藏在著名园林身后的故事,例如颐和园中“万寿山”的传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教师也在网络上为学生寻找“西方古典园林”有关的图片,例如具有代表性的位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美国中央公园,提升学生的审美视野。引导学生针对中西方国家的古典园林进行全方位对比,找出各自的亮点,并说出自身观看图片后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不同国家建筑的不同魅力。
(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学美术的能力
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美术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美术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去“瞎闯”。利用网络资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教学“花鸟画”时,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技法。而要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上去寻找相关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教材的内容进行对照,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习得画画技巧。教师也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分布不同的任务去研究古代不同朝代的花鸟画。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学科素养。
结束语
在美术教学中,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巧借信息技术便是其中一种。信息技术让美术教学课堂富有生机,充满魅力。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打造精彩美术课堂,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只要做一位教学的有心人,定能打造出一节节精彩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苟睿.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0(03):141-142.
[2]林可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9):11.
[3]古艳.浅析信息技术在中学美术课堂的有效应用[J].高考,2019(24):172.
[4]胡晓佳.中小学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势初探[J].时代教育,2018(14):145.
[5]郑红.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论述[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