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琼
德化尚思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启发学生艺术萌芽,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现已被学校、家长、学生重视。陶艺课程是小学美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成艺术培养的同时,还能够极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而被大量的小学美术教师所重视,而由于陶艺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较多教师无法有效开展小学陶艺教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下文中,笔者就将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完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美术;陶艺教学;实践探究
前言:
在“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之下,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已然成为教师的重点教学目标,而陶艺,是小学美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师针对小学学生开展陶艺教学能够充分契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之下,提升对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以及陶艺理论的同时,在按照自身的实际想法实际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保证自身的多元化成长。因此,有效的陶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的教学实践案例证明,教学导入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效率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教师在开展陶艺教学的环节中,如果不针对学习的内容开展教学导入,陡然开始学习内容的讲授,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产生茫然,学生无法提前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无法激发出充足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会导致学生在教师教学时,无法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从而致使陶艺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陶艺教学之前,就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或其他教学方法,在课前就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体会,学生在了解的同时,能够沉迷于这一节课程的内容之中,能够充分激发出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保证陶艺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能够在陶艺学习中充分提升自身的能力奠定有效基础。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陶艺“走进泥巴的世界”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前开展教学导入。由于这一节是陶艺相关课程的第一节,如果教师直接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小学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外界的认知也比较不足,在上课之前,可能从未听说过陶艺这一概念,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一头雾水地开始学习,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就应当在开始这一节的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陶艺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对陶艺有初步的了解,此后,教师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再为学生播放一些有趣的陶艺作品的制作环节,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出对陶艺实践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环节之下,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和体会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这也就为高效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二、提供课堂实践,提升学生能力
陶艺,是一门实践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陶艺的学习也就自然离不开实际的动手实践。教师如果忽视陶艺教学的实践性,忽视学生在实践之中完成对陶艺的学习,仅仅将陶艺教学约束于课堂学习和欣赏阶段,学生就只能够在陶艺的教学课堂之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而无法充分利用陶艺的作用,舍本逐末,无法有效完成学生在艺术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也就自然无法满足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陶艺教学的环节中,就应当充分地发挥陶艺教学的价值,有效开展陶艺实践,引导学生在完成对教师讲授知识点的理解之后,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完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陶艺课程“水果变变变”这一节的教学时,就应当保证学生课堂实践环节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导入,引导学生观看别人制作的优秀陶艺水果作品之后,引导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陶艺工具,自己做出自己喜欢的水果陶艺作品。在这个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在实际动手之前总结出这些特点。此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想一想,水果的这些结构特点,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完成这一思考过程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正式开展这一实践环节。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自己实际实践的过冲中,充分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三、多元教学评价,鼓励学生成长
陶艺既然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艺术形式,在陶艺教学环节中,自然也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多元性教学评价。在学生进行陶艺课程的学习环节中,教师的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错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在教师多元性教学评价的激励下,不断地激发出对陶艺以及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专注地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保证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开展“水果变变变”这一陶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就能够在学生思考水果结构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帮助学生 提升想法的可行性,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陶艺制作过程。此后,教师在学生完成陶艺制作之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性评价,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改正这些不足,同时利用肯定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这样的环节中,也就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不断地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教学正是完成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陶艺学习,充分保证学生的陶艺学习有效开展,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课程的助力下,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如何有效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对陶艺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妍雪.刍议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J].艺术评鉴,2020(6):138-139.
[2]刘迎雪.小学美术陶艺课程开设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