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楠
萧山区临浦镇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需求,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展开全面性的体育分析,以此来确定最适合的教学策略,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体育学科的教学,要以新课改为主要方向,在课堂上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依据综合素养对学生的规定,还有初中阶段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以此来确定教学的主要方针。
关键词: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方法策略
引言:
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老师在对学生指导体育知识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分析,依据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体育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下文主要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出发点,阐述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仅供参考。
一、传授体育知识,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学生在展开体育训练的时候,老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专业的运动技能,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做出示范来,让学生们在经过正确的练习后,可以真正的学会运动的技能。老师在进行体育知识传授的时候,要观察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依据书本中的知识重点,为学生们分析相应的运动技巧。通过在课堂,老师摘选的教学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的正确的指导,这就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了体育知识[1],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老师在进行“篮球技巧与简单战术及运用”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日常习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来展开相应的指导。第一步,老师可以给学生们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篮球运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篮球的喜爱,学生们在观看了篮球的视频后,都被篮球的魅力所折服了。然后,老师找到备课中准备好了的影像素材,为学生们详细的讲解有关篮球的相关技巧。学生在学习篮球的环节中,老师应当不断的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巧,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运动水平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基础知识也会更加牢固。所以,老师要为学生讲解关于篮球中的技巧,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技巧训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运动技能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同时,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关注品德教育,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初中阶段的体育运动学习,老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老师要多加灌输一些体育道德方面的知识。体育道德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个体现,是学生在集体中代表的个人形象。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训练,学生不但要遵守相关的规则,还要努力提升对自我的道德方面的培养[2],同时用体育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在学生们学习到“足球技术与运用”这一节内容时,老师要先明确好在足球学习中的道德规范。因为学生在进行足球练习的时候,经常性的会发生一些身体上的碰撞,或者是两个队之间出现了抢球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或者是学生的胜负心太强烈,都会出现一些肢体的碰撞,从而导致受伤。所以,要向学生强调在运动环节中的安全意识以及道德的规范,以此来达到运动中的安全、和谐。在这一环节中,不打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做到了相互关爱,这就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不单单是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引导者,还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的内容,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指导。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了素养的提高,才能有效的带动学生的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表率的作用,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展开相关的素养教育。在课上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利用好素材上的知识,对学生展开教育,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沟通,并且借助书籍的相关知识,找到在体育学习中成功的案例,对比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不好的地方,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在初中阶段,要对课堂的教学目的进行明确,从本质上加强在目前阶段畅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提升学生的适应力
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以此来有效的展开心理教育。学生在体育训练后,会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这是在身体方面的保证,同样非常重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不单单是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还要求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有着正能量。所以,老师在体育课程中,要进行全面发展,以防出现高分数,但是低能力的现象。此外,老师要对目前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如果发现了学生存在思想上的偏差,要及时的进行指导,其内容也是在体育的基础之上,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自主的解决。比如说,老师在进行篮球的学习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篮球队名人事迹,比如在2020年去世的科比,科比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黑曼巴精神永远的留下来了。这就是体育精神。学生们在学习了体育精神的培养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便是遇到更大的困难,也能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相应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五、老师在设计备课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的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书本教材为依据,把每节体育课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学生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为目标,来指导整个活动的发展方向,这样就可以保证体育的教学成果。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对教学的实效性有所保障,加强对体育的备课内容,依据学生的主要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分析,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展开对教学内容的改变,以此来确定教学的合理性,这也就提升了实际教学中的实效性。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模式,并始终贯彻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中,更好的学习到体育精神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比以往的体育教学更能有所收获。比如,老师可以举办一些有合作类的运动,可以是接力赛等,在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心,还能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学生集体主义的形成,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竞争的趣味等,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同时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老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一个执行者的身份出现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性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利弊,直接对教学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所以,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3],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关注在核心素养下的工作的展开,以此来保证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要重视老师的主导身份,运用体育课程,提升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让核心素养的内容和书本的教学大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对自己的固有理念做出改变,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去掉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学校间加强对于体育合作的力度,不断的举办一些体育类的比赛或者知识的问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问题。最后,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科研教学和体育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加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七、老师要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优化
在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只是教研组以及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学校方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入到对学生的培养中,来优化对学生的培养工作,确保培养工作开展的合理性等。比如说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研组部门应该对此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而教育部门要提出科学的指导方案,在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时,要确保有相应的处理机制,以此来保证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方面,应该把这一成果添加到老师的最终考核中,以此来激发老师的培养动力,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的重视,这就为接下来的培养工作奠定好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发动了其他部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这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视,以此来开展更加有效的培养策略。
总结语:
综上所述,就是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首先要对自身的素养进行提升,只有自己素养提升上去了,才能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多重视学生心理方面的状态,保证学生有一个好身体的同时,还能保证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已经是目前阶段很广泛的培养方向了,这也为老师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老师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学生的体育精神,以此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97-98.
[2]刘娟娟.试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10):86-87.
[3]陈金莲.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