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王翠兰
[导读] 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地理素养核心内容得到全面的提升

        王翠兰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   638006
        摘要: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地理素养核心内容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使学生能够对空间结构有着正确的认知,进一步实现对空间分布内在规律的理解和认知,这时素质教育要求下对地理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这门学科兼备了地理性和空间性两种特征,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新课改内容的不断深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了必要性。学生掌握了这一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应用分析和推理的思维方式解决一系列的地理空间问题,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高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起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并将这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素质教育下地理学科的新型发展。
        (一)夯实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掌握程度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作为地理课堂中的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自身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和分类,尤其是针对于空间类型的地理知识,要使学生做到自行的分析与交流,应用思维导图建立地理知识的结构框架,掌握空间分布相关的规律和特点,进而提高学生地理问题的解答能力,使他们对常见的地理现象有着正确的认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思考的前提便是地理知识是否具有趣味性。根据生活化教育的相关理念,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慢慢地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之上,从而导致学生对地图的认知与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方向感变差的同时,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设置了较多的阻碍,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缺乏了灵敏性和灵活性,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处理地理问题的效率,对于地理中存在的空间关系和规律不能做到很好的认知与掌握。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应用地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识记地图,进而使学生来了解到地图内所存在的区域和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各个地方的地理空间方位加以标记,对空间分布的特点及自然现象进行合理分析与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对地图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对地图的摹绘,标明区域地理位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摹绘的地图上对区域内的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做补充与说明,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对地图与地图内所涉区域的整体认知,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如教师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这一单元时,每学习完一节课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对中国地图的临摹与绘制,对于地图中所涉及的重要地理位置与分界线进行标记,同时对特定区域内的气候特征进行标注与补充,进而加强学生对中国地图的识记,帮助学生分析相关地理问题。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初中的地理课程中有很多地理概念和知识点都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这为学生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增加了难度,阻碍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应用好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地理知识和空间位置的分布以立体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加以直观体现,进而使学生对空间位置的分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地理的学习更加具有思维深度[[]]。
        如教师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以立体的、动态的形式呈现与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概念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让这一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四)合理应用地理教具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空间的想象力尚未成熟,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上使用地理教具,进而使地理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实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思维。在教学中对地图、地理模型和挂图的应用,是为了将虚拟的地形空间变得实体化,便于学生观察和触摸,使学生对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有着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使学生们空间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对于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其设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样化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设置一系列的地图绘制任务,进而使学生的空间意识得以建立、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江丽华.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97).
[2]李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中),2018(09).
[3]扎贤明.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8(0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