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如何规范历史笔记的指导方案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李良燕
[导读] 近年来,我们重庆中考、区级抽考等重要考试中,

        李良燕
        重庆市大足中学  重庆市  402360
        摘要:近年来,我们重庆中考、区级抽考等重要考试中,历史学科都是采用的开卷形式。开卷考试背景下历史课本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历史命题注重考查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而不是普遍误解的:“开卷就是抄书”。即便一些问题需要抄书,也是有选择性的技巧性的抄书。到底如何用好我们的历史书,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体现在笔记上。
关键词:生本理念;历史学科;学习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学习理念。把书读厚,即在书中添加笔记,拓展知识等等以使其厚。我觉得这还算是容易的。要把书读薄,则需要做的笔记并非多多地堆砌,而是要科学合理实用。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所以规范历史课堂笔记则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课题组在课堂教学中是用如下的方式来规范历史笔记的。
        一.明确历史笔记到底记什么
        1.记条理性层次性的历史框架结构,帮助学生厘清历史文本的关系,从而抓住主杆知识。
        2.记解读历史文本的学科术语,帮助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认识历史。
        3.记解读历史关键词的术语性批注,方便理解的通俗性批注,或解释说明性内容,深度挖掘文本,体现历史文化味道。
        4.记总结归纳历史问题的专题笔记或结论性认识性笔记,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记忆。
        5.记解题型的答语笔记,弄懂教材要求掌握的重要历史问题。
        二.规范历史笔记的呈现状态
        1.规范层次符号体现历史主干知识的框架结构,做到条理清淅,层层明确。
        以一课为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课题;大写汉字一二三对应子目标题;小写1.2.3代表历史文段解读小标题;括号(1)(2)(3)代表更细方面的解读;圆圈①②③代表更小一级的表达。
        2.规范笔记符号的应用,以区分笔记类别,形成定式,突出知识重点。
        3.规范笔记在教材中的呈现地点。根据方便理解教材,通常就近原则呈现笔记。一本书的重要的系统复习笔记则写在这本书前后大块的空白地方。
        三.选择合理整洁的笔记方法
        1.要点法。要点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课堂内容设置问题,并根据问题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要求将答案通过关键字将其要点化,使答案简明化、条理化的呈现方法。这是历史教学涉及原因、措施、影响等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所做的基本要求。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学生回答问题“口水化”、“空洞无物”等问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在处理大小层次性要点时,一定用不同层次的序号区别表示。
        2.批注法。一是从学科术语的角度解读文本,批注术语如根因、直因、背景、目的、性质、地位等。二是对重难点进行解释理解。比如“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批注“土地所有权根本改变”,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认识较难历史问题的实质。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又用到关键字法,即在文中查找一些表达某内容的关键字,再勾画圈点出来,连接成一段完整的话或者句子,甚至用几个词,以形成自己的一种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针对教材教学内容描述性文字多,知识性的东西少的时候用。因此,围绕教学目标从文字教材中提炼梗概形成知识点,是重要的内容。
        3.图例法。用规范的几何符号标记文本,以找出文本重点和区分笔记类别。即用不同的几何符号代表不同的笔记类型,形成定式。常用的符号有:长横线、短横线、圆圈、箭头、小三角形等。比如圆圈的运用:用圆圈圈出重要的专用的历史名词尤其是较隐蔽的名词,历史长名词,这样突出重点并保持它的完整性。比如人名、地名、制度名等。用圆圈圈出方便阅读理解提示性的文字。比如“为了”、“随着”“还”“并”等。呈现历史作用的动宾结构的动词比如“结束了”、“促进”、“使”。
        4.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构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图表达直观,方便理解记忆。我们可以对一节、一课、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概括,以达到提纲契领的作用,从而突出知识梗概的方法。
        我们课题组结合美国教育改革家大卫.海勒发明的Thing  Map.的提法和历史教学实际,借鉴性的用到了以下几种导图法。(1)括号导图。括号导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历史事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特别适合历史学科做笔记的方法,尤其是整理框架结构时特别实用。(2)复式流程导图。此法用来展示和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或有较复杂的对应关系时多用此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厘清多个相关历史事件的关系。比如剖析美国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秦朝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战的历史背景等可用之。(3)线形流程导图。此法用来展示向前推移的顺序、过程、步骤、层层递进的历史信息等,例如战争的走向,事件的进展,路线的延伸等等可采用此法。(4)圆圈导图。内部的小圆是最核心的主题词,外部的大圆则是囊括与这一主题所有相关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只要跟主题有关即可,内容与内容之间不必一定有联系。通过圆圈图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这种方法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特别适合历史小专题的复习。
        5.归纳整理法:归纳法,也可称为提炼法,就是对于教材中内容较多,篇幅跨度大,记忆和理解较困难,或者是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补充的书上没有的,或者自己觉得重要的、不熟知的知识点,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得出自己的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字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主要是运用语文课上的提炼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方法,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繁琐为简洁。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我们历史学科提炼文本大意,主题是想通的。比如在专题型材料解读中,得出认识借鉴,则首先纵观所有材料归纳主题和材料的指向性引导。因为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中,也许在同一课的不同篇幅中,因此在做笔记时,将答案要点总结在一起,便于记忆、理解。
        此法更适合综合性复习阶段,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整理,从而将书变簿。整理法根据内容的多少可以选择在整本教材首尾做笔记。主要整理易错知识点、同类知识点等。整理法要求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易错点明确、思想清晰、逻辑严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2]李倩《初中生历史笔记记录与使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