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清
青岛市城阳第二十中学 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一门历史基础课,涉及面很广。学习中国历史不仅仅是广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历史课程,也是学校培养学生历史文化思想内涵的良好教育渠道。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中考的压力下,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多已经习惯于着重强调中学教材中对知识的有效灌输,因此老师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整合有效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应当注重历史观念的培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以及他们的身心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历史观念;学生培养
引言: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初中历史观念的一门基础学科,老师们首先应当诱导学生们不断的产生积极主动学习初中历史观念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观念的引导培育,意识到初中培育学生历史知识观念的重要性。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观念的教育培养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历史观念的培养原则
在现代历史观知识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不断提高广大学生正确运用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历史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观念,进而了解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和现代人艰苦奋斗的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从此,改革开放政策得以实施,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详细了解过去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同时,要吸取历史教训,总结丰富经验,做到灵活有效地运用[][][]。
二、培养历史观念的方法
(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进行教学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了解人生哲学,培养优秀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教学历史事件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保证事件的真实性,不能人为地改变事件。在评价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而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教师应当通过引导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出自己的教学看法和观点意见,还原历史的真相,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历史重大事件。
学生们课后可以充分了解和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英国策动的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崭新篇章;1842年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856年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中国的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虎门销烟,这是卖掉香烟后继续发动的英国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后来又再次加入法国,逐渐扩大一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中国。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不平的条约,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对此类事件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以及分析,使得学生更容易观察这些重大事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历史观念[][][]。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历史辩论赛
因为初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所以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曹操被称为一个强大的官员在治理世界和叛徒在乱世。有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曹操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老师作了总结。教师要努力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表达方式,为以后的教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多媒体能够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大量的理论灌输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绚烂的屏幕显示,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教育历史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也是培养历史观念的一种方式。
(三)在生活中培养历史观念
教师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身边的历史知识。教师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圆明园的摧毁可以让学生明白在清代末期中国的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有多么的弱小。因此,我们应当强大起来才可以抵御外敌,保护祖国。除此之外,许多地方都有历史遗迹。老师可以利用周末和暑假组织学生参观,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人的大智慧。让生活成为历史学习的大课堂,享受风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束语:总之,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初中历史课在教学中要充分满足我国历史教学知识的广泛传授,培养初中学生终身学习中国历史的强烈兴趣,并且要不断逐步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为初中学生的学业可预期持续健康成长发展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历史教育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初中历史观念的培育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老师们也要努力创新,不停地提高教学的方式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历史观念,使学生们的历史素养拥有显著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高坤.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观念的培养[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7):68-69.
[2] 刘洋. 浅谈初中历史引导学生产生积极思维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旬,2019(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