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徐志斌
[导读]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徐志斌
        福建省泉州安溪恒兴中学  福建省 泉州 362400
        摘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的健康水平也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高中体育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需要能够预期合理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然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将从高中体育的现状入手,提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黄金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且相当不稳定,学生承受着各种学习压力。在这个黄金时代,运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有效的影响,并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前,许多学校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体育教师需要合理创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一、高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体育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学习内容。学生面临艰巨的学习任务和较高的学习压力。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减轻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如长跑、跳绳、篮球等运动,学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毅力,并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困难,这些方法质量会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第二是提高学生素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感到舒适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训练,以完成一定的任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善意和素质,并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是健康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记忆力、思维和反应能力,稳定情绪,拥有更有趣的性格,化解沮丧的情绪并让学生更加开放。
        二、高中体育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1.运用挫折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这种方法表明体育课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采取学生经历失败和挫折的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学习教训并鼓励学生逐步增强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并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知识训练和体育锻炼训练中,适当的批评是挫折训练的有效方法。在经历了批评和失败之后,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过程不可能是平稳的,而是充满坎坷和困难的,学习过程比其自身要强大得多。为了取得良好的结果,学生需要有信心和勇气与挫折和失败作斗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弥补自己的学习缺陷,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2.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中逐渐培育出来的。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也是如此,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认识和了解,从而通过参与和练习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身体健康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识别运动和对终身运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身体对自身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识别和增强学生的意识锻炼自己是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是教师培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非常重要。高中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基础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例如跳绳和钓鱼,以便学生参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这项运动很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学生通过娱乐体育活动而感到锻炼的乐趣时,学生将建立对锻炼的认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教师应注意如何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例如,许多男孩喜欢打篮球、足球和其它运动,女孩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教师应充分鼓励和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参加活跃的课堂或参加友谊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加深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该互相尊重。新的课程改革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概念,即师生之间的平等。因此,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应符合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师生之间建立相对平等的关系时,这对于教师培训非常有用。因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学生会想与教师积极互动,教师会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教师应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玩耍。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让学生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并相信学生时,学生才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消除心理障碍。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不能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总之,在体育领域,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上述心理特征,还应培养学生情感、美学和学生素质等鲜明的特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发现更多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和强烈的意识,以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李月茹.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