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慧
武汉市育才小学 430015
摘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体育锻炼的运动设施、器材的损坏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本身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不足,可能会因为兴趣、好奇心理的驱使影响到个人安全的体育活动;三是不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过度的体育训练或是体育课堂中缺少热身运动的引导,伤害到小学生的身体。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
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其灵活的教学内容与丰富有趣的学习过程加之学生感兴趣的运动方式,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中逐渐对小学体育教学加以重视,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仍是教师及学校应当加强注意与改善的重点问题。
一、预防小学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学得到了重视,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学习到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经过体育锻炼,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另外,从家庭角度来讲,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孩子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健康成长的关注度更高。如果受到伤害,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同时对学校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做好安全防护,能够使小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对社会和谐稳定也有良好的帮助。
二、有效预防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措施
2.1体育教师加强责任心与安全意识
首先,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熟悉了解紧急问题发生的处理方案。例如:在田径运动中学生摔倒导致的身体擦伤,或者扭伤等常见问题的紧急处理方法。以此提升教师的安全意识与紧急处理能力。另外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应当了解熟悉所有运动器材的使用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参与剧烈运动等问题,体育教师应当重点了解。在体育课程中学生的着装等问题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皮鞋或者带有金属装饰的衣物等,均不合适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当对此加以关注与提醒。因此,体育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将体育知识与运动方式教给学生,更要加强自身责任感与安全意识,以此保证体育课堂的安全性与教学效率。
2.2关注学生个人状况,在体育中落实因材施教
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往往高于其他文化课程,这是由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学生个体情况所决定的。尽管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在一个班级教学中总体一致,但一个班集体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能负荷大容量运动;有的学生身体不好,或者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心脏病、哮喘病,都非常不适合强度过大的体育运动。如果我们体育教师在不了解每个班级学生情况时,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课堂上有学生晕倒、发病、受伤可能就会成为常态,这也是体育课上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研读教材前先研究学生,了解每一个班级全体学生,哪一位学生患有何种疾病,哪一位学生身体素质差不适合体育运动,哪一位学生体育技能差,需要特别关注以避免受伤……当我们全面了解学生之时,安全事故自然就少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告知教师自己身体情况,避免因疏忽而发生体育安全事故。
2.3严格做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监管和安全检查工作
要切实保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安全性,还需要教师真正将伤害事故防范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看待,即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严格做好监管和安全检查工作。一方面,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必须做好对各种体育器材的检查工作,保证体育器材的质量和功能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还要对运动场地进行必要的检查,研究分析其中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强调并加强关注。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学生运动情况的监管,认真关注学生的运动情况,对学生运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给予必要的纠正和指导,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安全性。
2.4做好安全管理,提高运动安全保障
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应重视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例如学校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体育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安全运动的校园氛围;完善教学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教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的开展、安全措施的制定、安全问题的应对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加医疗服务投入,做好医务监督,建立严密有效的组织管理,确保体育教学与校医院管理实现联动配合,在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反应,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治疗,避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学校组织各年级教师为学生建立安全卫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并针对存在健康隐患的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
2.5家校沟通,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虽然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在倡导全民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机会也更多了,一到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已是常态。这也就意味着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运动中关注安全,而体育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着学生安全运动。比如提前告知家长跑步相关事宜,要给孩子准备合适的跑步鞋,选择安全的跑步场地,避免孩子跑步时滑倒、扭脚、摔伤。我们体育教师也有义务告知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参与课外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滑冰、滑板车危险系数高,家长应该请专业教练指导学生,并且告知学生正确运动,不可在马路上玩滑板车等其他危险运动。只有家校合作,体育教师与家长携手,才能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小学体育课堂的安全问题,帮助小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者不可忽视体育安全问题带来的隐患,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体育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水美.小学体育课安全事故归因与纾解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84.
[2]王雨欣.浅谈小学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J].田径,2020(08):18-19.
[3]李威.小学体育课上安全问题扫描及对策[J].中华少年,2020(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