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智慧在汉字书写的审美中成长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顾雪梅
[导读]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而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

        顾雪梅
        北京市朝阳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00102
        摘要:汉字是书法的载体,而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又依赖汉字而存在。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我们选择汉字做书法的载体,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汉字作为中国的特有文化,人们对它有特殊的感情;其次汉字本身是博采众美,体现的是一个“美”字,尤其是形式美,除了象形,也符合了形式美的规律,如和谐、均衡、对称等等,汉字“美”是由“羊”和“大”构成,并有“羊大为美”之说。甲骨文“美”字,上半部是四只羊角,下半部是一个正面站的人(其形为“大”)。上下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头戴羊角的人为“美”。这既是古人的审美标准,也是古人的图腾标志。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美的艺术。汉字的形体美在象形、美在会意、美在细节、美在对称、美在稳重。
        关键词:汉字书写  汉子形体美
        如小篆“羊”字,每个笔画都是粗细一致,瘦硬如铁,骨力十足,这是用笔之美;分布均匀、左右对称、平衡稳定,主次分明、井然有序,这是小篆的秩序之美。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
        因此在课上可以给学生出示不同书体的汉字,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品味汉字,使他们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
        在低年级硬笔笔画教学中,我采用图片演示法、对比观察法进行教学。将汉字的演变发展用图片、幻灯片等形式出示出来,不但了解了汉字,还辅助线的方法观察体会汉字的形态之美,如二年级学习“弯钩的写法”时弯钩的弧度学生不易掌握,将弯钩的起笔和顿笔连线,弧度一目了然,弯钩的应用我出现了“子”和“字”,让学生观察其异同点,此时“字”中的“宝字盖”的写法又是一个难点,我首先讲解“秃宝盖”,左侧竖点略向左倾斜,横钩易短,写“宝字盖”时注意点居中,左右对称即可;当学生掌握此要点后,还可以拓展出“穴宝盖”“党字头”“爱字头”的上下结构的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划线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汉字成千上万、千变万化,平时十分注意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帮助学生在练字过程中逐步寻找汉字的书写规律。我在二年级讲授《平撇》时,采用故事导入法学习成语故事“一如千金”,引出“千”字,学习“平撇”,又采用列举法,学生们自主学习了解平撇的写法和特点,学生到台前分析带有平撇的汉字,用学过的方法融进自己的理解,分析的头头是道。使学生不但会写还会应用。
        书法虽然是一门严肃的艺术,但教学的方法是灵活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书写中感受汉子的形体美
训练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低年级的教学在学习偏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汉字偏旁的模型,由学生亲自参与摆放,分析汉字的结构形式。再通过尝试书写,让学生验证感悟美。
        教师用简单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总结有序观察、思考的方法。如右图:一条竖线分左右,比宽窄;两条横线比高低,比长短。
高年级教学在学习汉字结构时教师采用多种观察、临摹分析方
法,从整体观察到部分观察,借助点、线、形来确定点画位置,掌握结构和笔画的写法。
        如遇到 “雪、室”这类上下结构的字,应自上而下观察,看字头所占的比例,再从左至右观察两边的宽窄变化,并找到落在线上关键笔画,再细致观察笔画的形态特征。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写字,这并不是要学生“依葫芦画瓢”,而是要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琢磨,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学会了基本笔画,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整体和关键定位笔画,注意引导观察区别。要求学生写字之前先看字,要看清字形、间架结、笔画间关系,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找出它们的异同部分。学会利用格中的各种线找笔画的位置,会独立分析画出结构图。
        二、在传统节日中品味内涵美
     学生掌握了结构以后,要给学生创造书法实践的机会,可利用“过中国年、福字文化”活动月,开展做新春贺卡、写福字、春联笔会等活动,使学生所学得以应用,发挥所长。
        低、中年级分别以福蝶富贵、花开五福、吉庆有余、金虎献瑞为主题制作新年贺卡,学生采用软笔、硬笔书法书写贺词、新春祝福语、选材、配色、剪贴、绘画等多道工序才完成。
        六年级小篆百福组字,学生用毛笔书写各种15厘米大小的小篆福字,再用铅笔双钩下来,在双钩的笔画中,采用硬笔书写篆书百福,在笔画的起笔收笔处、圆转处根据轮廓线将字变形,最后用彩笔进行装饰,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小篆的书写方法、字形结构特点、色彩知识等,对学生是一种新的创作体验。
三、在诗情画意中产生意境美
        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行书,其多变的线条和空间构造,通过笔法墨法的表现,传达出形体、气势和情感,使得字体肥瘦枯润,大小收放,变化无穷,从而形成了具有审美风貌的中国书法艺术,是我国一门独特的“线条艺术”。

它以简约而单纯的黑白点画构成了最为独特的意境美,这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诗,它是作者思想、性情的自然流露,有着强烈的写志、表达意性。自古以来,诗人作诗大都因事而发,写字亦不例外。书法虽不似诗歌通过语言直抒胸臆,但它那艺术化的线条组合和笔情墨韵,同样寄寓着作者的艺术情趣。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两者都很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强调起承转合的章法。而且书法创作多以诗词为内容,以此增添书法的艺术魅力。所以,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蕴含着醇厚隽永的诗意,使书法的意境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书卷气和诗意美。
        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二者之间的表现技法、艺术审美都是相通的。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特色精华,行笔的不同、墨色的变化会使书画作品变得更有情趣和气韵。
        在教学中,面对小学生要将书画艺术的审美价值蕴含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用生动形象的绘画去诠释“雅”的意境。中国自古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的代表,学习“雅”字的书写,了解“雅”字的内涵,如若只书写在白宣纸上会让学生感到单调,因此我选用古代仕女所用的竹制团扇,再配上素雅的兰花,再给学生赏析各种兰花的画法、构图,用浓墨书写,淡墨淡彩绘画装饰背景,引导学生创作出形与神、情与景完美的结合与统一,使学生在这书画意境之美中健康成长。
四、在兴趣中激发创新之美
        学生有了浓厚的习书兴趣,便会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研究书法之道,在继承中不断地创新,在创新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在《写匾额》一课中,同学们了解匾额的性质、名称、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我国这种特有的匾额艺术产生了兴趣和热爱。尤其对三味书屋等文人书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提出“我的书房我做主”让学生为自己的书房写匾额,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们想好书房名称再配上“斋、室、居、轩、房”等字,组成书房名称,如“听雨轩”、“清雅居”、“静兰轩”等,学生选用各色卡纸,彩墨书写书斋匾额,学生们还是第一次尝试这种新的软笔书写方式,既兴奋又紧张,伴着优雅的古琴乐曲,学生们开始了习字创作。在匾额设计方面我提出三个要求:(1)色彩搭配合理。 (2)字的大小匀称,书写端正、美观。(3)设计形式新颖、多样的进行创作。
3作品展示

        
        

        学生们被这种深厚的匾额文化底蕴所吸引和浸润,陶醉其中,书法艺术的创造之美通过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五、书法铸就做人之美
        人们常说“笔情墨趣”,是指在笔墨间透露出作者的性情,这是书法艺术的又一个显著的特性。
        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的技巧通过磨练,学习是可以掌握的。
        所谓“字如其人”书法中表现的就是人的性情,具体到书法本身,主要指书写者有意借此寄托性情的结果。书写者情感的变化,也确实常常通过书法表现出来。因为每一个字的点捺都有生命的顿挫,每一根线条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学生透过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书法者的喜怒哀乐与悲欢情愁,感受其中蕴藏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学生李宜芳的书写世界,共同感悟她学习书法的情感体验。
        李宜芳练习书法十余年,自八岁开始,从一开始的懵懂好奇到之后的反复练习感到枯燥,到之后体验各种字体,再到现在学会享受写字的过程,享受做事的过程,而非结果。书法成为她缓解情绪的重要手段。在高三升学的紧张日子里,在情绪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她会用写书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大大的字一个个被泼墨般的写出来,情绪就渐渐稳定下来。
        在她给我的书信中是这样说的:“以前我会因为张玄墓志里一个字写得不标准而不悦,会因为小楷道德经里一个字的笔画有抖动而心烦。现在的我,会一遍遍临摹曹娥碑,会因为专注于写字而心无旁骛,也会因为每每重写之后取得的进步而喜悦。如今身在国外,我依然带着笔墨纸砚,心烦的时候写一写,看一看帖,或者看看装在锦盒子里排好的毛笔,内心也会感到平静与心安。
        书法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字之美和文字之深意。临摹滕王阁序,我也同王勃一般感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宁静致远;写九歌的礼魂,短短数句的文字勾勒出为英雄和祖先的祭祀的神圣场面。我最喜欢这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人们春天供以兰,秋天供以菊,岁岁年年如此,亘古不息;临摹赵孟頫版的道德经,我理解了老子的“知白守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笑看尘世的处世之道。”
        书法与她而言,不单单是一项技艺,也不是她向别人吹嘘的本领,而是她在如今这个快生活节奏时代里静下来的方法,是她感受中国国学之美的途径。

李宜芳临《道德经》局部
虽然学生的书写水平要想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书法意境和独特的风格还相距甚远。但是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丰富人文素养;使学生对于书法这门艺术从易于接受开始产生兴趣到愿意上写字课,最终发展到爱上写字、爱上书法,甚至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学生可以自觉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觉感受流动的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它就在眼前。
        书法是一方净土,可以让孩子们避开尘世的喧嚣,守住一颗纯真的心灵;书法是一扇大门,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静静地等待学生像花朵一样美丽地绽放。
参考文献:[1]廖凯.对外汉语线上汉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1(05):148-150.
[1]周艳,许少桦.基于艺术视知觉研究现代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J].设计,2021,34(09):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