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久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
摘要: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接受教育的过程不是阶段性而是终生性的。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个人发展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整体朝夕发展的过程。任何系统都是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性质。
关键词:生涯规划;规划教育;策略研究
一、系统论视角下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
(一)自我认知
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你是谁”这一要素处于基础地位。一个对自己都没有合理自我认知的人,也无法合理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自我认知是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对应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其特点是认知不全;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性地对待事物,具有正视自我的能力。
(二)自我分析
这一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对应初中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初中低年级学生已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和理性的认知能力。同时,由于他们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多,故此能进一步感受教育成就对职业的机会以及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从而在观察与体验中更能合理地进行自我分析。
(三)自我评估
我国现行教育中的升学压力较大,很多家长、学校都以升学率为重。初中的中高年级面临着升学压力,此时学生面对升学可能不知所措甚至恐慌,这时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一种好的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为短暂的升学做准备,更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对应初中的中高年级,应合理地引导他们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生涯规划,圆梦升学,筑梦未来。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一)社会氛围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薄弱
中学阶段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教育有功利化的倾向,为了追求分数,许多家长和学校忽视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社会普遍的观念是“公职人员”,似乎除此之外其他行业都是灰色地带。基于此,家长和学校更不会在学生抓分数的黄金期去考虑属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生涯规划教育“软”实力不足
由于缺乏社会氛围,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加之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发展的“软”实力明显不足,比如师资力量欠缺、课程开设和教材研究匮乏、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等。在唯分数的教育考试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软”实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尤为明显,这一课程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仍处于附属课。在师资方面,往往由心理学老师或者班主任担任;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研究方面,学校很少开设单独的生涯规划教育课,且一般是利用班会课或者课间活动进行相关的简单宣传,更不用提及教材研究。而生涯规划教育课是否真正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有作用,这在“分数为王”的课堂中没有任何意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的“软”实力更加明显不足。
(三)学生自我分析能力的不足,规划能力低
自我分析能力是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基础。在目前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许多学生被“题海战术”所麻痹,他们对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也缺乏相应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不能准确地对自身作出正确的分析及对自我能力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就很难对自我作出正确的生涯规划。
三、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开展高中生涯规划
系统论的任务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调控、完善这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从系统论出发的目的在于协调生涯规划教育中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基于前文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在系统论视角下重构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着重加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工作;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课程资源;最后要落实到具体实施上,完善生涯教育体系,重视学生自我认知力培养。
(一)整体把握,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
整体方法论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并以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并不分解。系统论视角下重构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把握策略要求人们转变职业固有的三大行业观念。人们对生涯教育的不了解,导致社会对生涯规划片面的认知。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政府以及社区要加大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生涯规划教育观念得到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摒弃职业偏见。
(二)构建健全生涯规划教育体制
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用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政府引领、学校教师落实、家长参与的协同管理,打造系统化生涯规划模式。当然,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和财政以及课程资源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大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其次,学校应结合当下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开发科学合理的课程,完善和实施课程。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生涯教育体系的完善,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涯规划教育也如此。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个阶段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贯穿学生生涯发展的整个阶段,即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评估整个过程。在教育体系中生涯规划可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小学阶段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了解社会职业有哪些;初中阶段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社会具体接触各个职业;高中阶段应明确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大学阶段可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古“入仕为官”即可光耀门楣。当代社会父母对子女更是寄予厚望。当代父母虽并非仅以子女“入仕为官”为荣,但对职业的选择根深蒂固。尽管学业繁忙、升学竞争激烈,但生涯规划教育在当下教育体系中仍难以占有份额。从系统论的视角重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婧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D].河北大学,2020.
[2]王晓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8):18-22.
[3]贾敏.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