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辉
河南省扶沟县江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461300
摘要: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它的出现不仅在教师群体中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内涵,而多文本教学就必须切实结合小学学段特点,以教材为基点,明确地从文章、文学、文化角度出发,提取议题,展开阅读,系统立体地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实践证明,这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文本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基于以上原因,大家一直在探寻阅读教学困境的路径,多文本阅读教学也就在我们身边悄然而生。所谓多文本阅读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实际,利用某个议题选择一组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建构意义,达成共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我们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开展了多文本阅读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一读二赏三写”,提高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一读”指在多文本阅读教学课堂上进行大量高效的阅读。“二赏”突出教师在多文本阅读课堂上的引导欣赏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交流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欣赏。“三写”指通过学生写作、互评、教师指导性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多文本阅读要改变的并不只是学生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多文本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操作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有主题地精选文章,让多文本紧密聚合起来
多文本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多文本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
1、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多文本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我们现行的教材基本上一个主题是一个单元.我们在尝试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教材现行的文本进行教学。比如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中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选自四大名著.而且这个单元的重点是进行名著阅读的教学。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四篇文章,做一组关于名著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让学生集中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把教学重点就放在名著阅读方法和分析人物形象上,引发学生的思考。
2、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多文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写作体裁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
以童话为主题,如“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多文本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多文本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猫”“母鸡”“白鹅”多文本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田忌赛马”“跳水”多文本阅读等。
(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多文本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多文本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多文本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多文本阅读等。
(3)、以写作体裁为主题。如“创世神话”“演讲稿”“散文诗”“民间故事”多文本阅读;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多文本阅读等。
二、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多文本有机组合起来
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多文本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
1、举一反三式的多文本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 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分组递进式的多文本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反复重读式的多文本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这种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多文本横向联合起来
立足多文本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问题,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多文本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多文本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观察思维,尤其是不同文学文本的阅读,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多文本阅读这种教学方式,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优秀的文学作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 于文玲.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文学教育, 2020.(8)
[2] 范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 . 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 2016: 1.
[3] 蒋军晶. 群文阅读: 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 . 小学语文教学,2014,(10) : 78.
[4] 王林,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多文本阅读多视界融合——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2013,(6).
[5] 李玉霞.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儿童大世界月刊, 2017.(4)
注:本文系2020年周口市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一读二赏三写”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zkzx20010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