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则思 思则创——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分析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薛清梅
[导读] 创造性思维主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薛清梅
        东营市垦利区董集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垦利 257505
        摘要:创造性思维主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规律总结与思维上的闪光点,即灵感,进而在研究、实践与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事物的构造。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教育课程,依据“觉则思,思则创”的教学思路,通过基础性的学科理论内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基础性的内容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主探究,进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路进行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提升当前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重要课程,在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较为重视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等,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较好的学科理论教育与教学引导,使学生在形成较好的学习兴趣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思维引导,使其能够从以往的学习经验与实践经验中进行反思、总结,进而较好实现思维上的创新。
        二、觉则思—构建思维引导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观察能力培养进行思维引导
        观察能力除了体现在教材案例的观察分析以外,还体现在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上,教师在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较好的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内容大都通过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行科学理论内容教学,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进行科学规律总结。比如在植物的生长规律、性质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植物,在结合教材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水生植物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可选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金鱼藻和水葫芦。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外观观察进行两种植物的形态对比,并思考该种形态对其生长具有怎样的作用;其次,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提问的形式,使学生结合自身的观察结果进行课堂分享,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与进一步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观察方法,以此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观察结果进行反思。

[1]
        (二)构建科学探究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在内容上所体现出的类型与数量较为丰富,仅通过文字或者口头语言进行讲述则很难恰当、原滋原味将理论内容的核心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也难以对单一的教学形式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流程的内容编制或者设置上需要重视灵活性,转变以往固定的思维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加工,确保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增加图片与音频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在教材的书本内容基础上,从多种教学资料中进行联想与学习。比如在《我们的身体》的章节上,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展示功能,使学生通过动画或者PPT等形式直观了解人体消化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此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探究情境构建下,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观念与创造性思维。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的帮助下,可以使学生更好进行反思,进而在理论总结与学习经验的总结过程中为确保思维能够能够获得创新。[2]
        三、思则创—基于科学问题进行学生思维引导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较为注重学生的反思与经验总结,从而使原有的学习思维得到进一步完善。“思则创”主要强调反思,使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设想全新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形式。教师在该方面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引导。课外实践是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另一重要教育场合,该场合较为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与当前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在课外实践的内容设计与实施上,需要结合课程理论内容、实践内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由此确保课外实践的形式能够较好引导学生投入项目研究与学习中。核心素养在内容上不仅包含内在思想、价值观念与品格等方面,还涉及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素质。课外实践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的教学工作实施上,首先,教师需要基于课程有效性与和针对性,比如在《电的本领》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该章节由于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上,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展开相关的科学实验研究,从而在思维上启发学生科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总结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结语:在现代素质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即学生内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认知观念与有效的教学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思维引导。
        参考文献:
        [1]贺沛怡.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9-69.
        [2]张德求.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7: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