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1 王金鑫2 金小燕3
1.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314000; 2.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国际七星学校,314000;3.浙江省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1]每节课体能都是相互割裂的,体能的发展没有延续性。
一、“结构化”助推体能教学新路径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笔者提出结构化体能教学模式。“结构化”教学是指某一运动项目教学中包含其运动技术或体能与实际使用情况相贴合的关联或组合教学,是针对单一化、碎片化的教学而提出的。[1]“结构化”体能教学模式具有趣味化、连贯性和系统性。
表1 传统体能教学法与结构化体能教学法的对比
.png)
二、“学?练?赛”三位一体,构建“结构化”教学
(一)学:“2+N”模式体能学教方式
笔者和区内体能研究团队在教改实践中研发形成了体能“2+N”的多元学教方式,“2”指的是“问题导学”、“技体融合”两种基本的体能学教方式,这两种学教方式在体能学习中效果显著;“N”指的是基于体能特征、项目特征的多元变式,如“做中学”、 “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等不同学教方式。
1.问题导学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体能学习的价值和方法是发展学生体能的好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对体能学习有深度理解。体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发展水平和体能认知水平,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形成“体能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2.技体融合
体能的学习和技术的学习一样,需要融合在项目中。体能与技术,本来是同一运动能力实体的不同指称(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离开了技术练体能,体能练习就显得单调、枯燥,在运动项目中掌握技术的同时强化的身体素质是鲜活的,是充满灵性的,是符合动作特性的,也是学生所喜爱的。
上述两种学教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学教结构和适用范围等,教师可以根据体能特点、学生的学习特征等选择适合的学教方式或结合两种方式。
(二)练:体能练习三部曲
1.单一体能
运动项目中通过单个技术凸出的一项重点发展的体能。体能的发展不可能是完全单一存在的,一种体能素质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带动其他体能素质协同发展,但是可以重点凸出一种体能素质。
2.技体组合
运动项目中通过技术与体能相互作用提高体能的方式。某些运动项目中技术与体能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二者缺一不可。比如:足球的“直传斜插”战术中,传是基本技术,插是基本体能。
3.体能游戏
通过相关联的游戏发展运动项目中专项体能的方式。体能游戏是发展专项体能很好的载体,根据不同项目体能发展需求设计对应的游戏,以完成游戏的形式发展体能。
例:运球拔河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培养控球能力,发展的是篮球运动中所需的对抗体能。
游戏方法:2名学生左手相握,右手运球侧向站立,2人同时发力,迫使对方掉球或将对方拉出规定区域者获胜。
通过体能游戏表可找到发展项目中所需要的专项体能的体能游戏。
表2:各体能指标对应的游戏
.png)
(三)赛: 体能主题赛
1.体能对抗赛
在对抗赛中,对抗主要目的是个人凭借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条件在对手面前进行突破、传球、投篮等动作,通过技术、身体的对抗来压制对手,形成短暂的有利局面。体能的对抗主要集中在身体力量的对抗、速度的对抗、灵敏反应对抗。对抗赛发展体能的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能和思维的共同提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
通过与不同体能水平对手对抗的对比中可以明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对抗是占优势的,什么情况下是处劣势的,面对什么体能水平的对手可以采用对抗来突破、传球、投篮等,学会合理评估自己在赛场上的对抗能力,在不断地对抗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体能水平。
2.体能合作赛
合作赛中的体能主要集中在速度、灵敏、平衡、反应时、力量。
表3:不同层级比赛中所需体能水平
比赛层级
.png)
分别设置不同层级的三种比赛,通过比赛层级的提升,不断提高对学生体能的要求,☆数代表难度,☆数越多难度越大,利用三人合作的层级赛逐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平衡、反应时、力量五方面的体能素质。
(1)三角形传球赛
比赛规则:三名同学为一组,成三角形站位,学生按顺(逆)时针传球,在规定时间内,累计传球次数多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三角形传球改变了以往面对面站立传球的单一观察点,传和接需要面对不同对象,对学生的灵敏和反应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原地三角形传球主要提高手上的传接球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三角形跑位传球赛
比赛规则:三名学生为一组,A学生完成三角形跑位,每到达三角形一个点均需与B学生进行一次传接球,C学生则作为裁判员观察有没有到点传球,以及数传球次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角形跑位传接球次数多的同学获胜。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直线行进间传接球,采用三角形跑位传接球,发展学生变线的平衡、反应时等体能素质,通过裁判员的设定让每位队员有一定休息时间的同时保证他对关键点动作的理解并对组员作出评价。
(3)3VS3传球赛
比赛规则:三名同学为一组,同组队员之间互相传接球,另一组队员防守、抢断,队友之间连续完成3次传球得1分,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组获胜。
设计意图:传接球比赛能促使学生做出运球移动、无球跑动、互相观察、互相配合等行为,传球的速度、力量、角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快,而是要学会控制,跑动要学会急停急起,配合传球时要有提前量,让体能素质在比赛中慢慢收放自如。
三、结语
体能“结构化”教学模式以学-练-赛为发展主线,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又能系统地发展体能。并且丰富了体能的教学内容,使体能设计不断精细化,同时充分挖掘体能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成兵.体能教学的多重认识与应对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20(8):16-17.
[2]郭巍.对结构化教学的理解与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8(7):54-55.
[3]陈辉.单元视角下“模块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9(9):31-32.
[4]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