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吴启恒
[导读] 现如今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吴启恒
        浙江省湖州市文苑小学      313000
        摘要:现如今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全新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前言: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让学生沉浸在寓教于乐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之中,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是培养计算机相关人才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也在科教兴国的任务中扮演了重中之重的角色。
        一、把握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稳抓教材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信息技术教材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以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为例,里面的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是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系统教学这些知识之后,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建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抓住教材展开学科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是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技能,学生需要探究邮件处理Office软件应用等多种内容。站在成年人或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是一个初学者接触信息技术必备的关键技能,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够总是结合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展课堂教学,要将必要的计算机原理基础先讲解清楚,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更创新的内容。比如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教师会讲解python的相关内容,不过对于没有计算机学习基础的小学生来说,接触这部分知识之前,必须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原理基础。比如知道WINDOWS操作系统的图像应当如何处理。一般来说,更加高阶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是建构在这些基础内容之上的,教材的编写人员往往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编写的教材往往是最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学科特点的。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灵活调整教学节奏
        大多数小学生都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已经具备自主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再加上现如今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年龄较早,很多学生在操作电脑之前就已经可以灵活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所以在教学很多传统内容的时候,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对于很多基础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尽量为学生打造更加趣味性的有效课堂。


        例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打字”等基础知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小学生很小就开始玩手机操作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拼音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如何操作手机上的软键盘,打字更是无师自通的一项简单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需要严格按照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如果班级内部90%的学生都对键盘的布局比较熟悉,并且能够在教师简单引导之后灵活打字,就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了本节知识。教师可以直接引入课堂练习环节,检验学生的打字能力。再比如,四年级的学生既然就要开始学习程序入门的相关内容,正式教学之前,教师猜测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接受能力可能不太好,所以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教学,但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于程序的执行方式接受能力是很强的。教师讲解了一遍之后就有一半多的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深入讲解之后全班学生都能够利用程序的基础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灵活调整教育学节奏,不要再过于简单的问题上浪费太多教学时间,也不要在教学难度较高的内容时,采取过快的教学节奏。
        三、可适当融入编程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绝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是比较有限的,一方面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系统教学复杂的信息技术并不现实,另一方面,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堂时间确实有限,教师要想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必须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灵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当融入编程内容,建构编程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
        例如:在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编程的有关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复杂的编程是有很高难度的,只适合极少部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采取的是以scratch为基础的少儿编程软件,让学生通过图形编程的内容,用搭积木的方式编写程序,并且能够自主编写一些含有简单判断以及简单循环的小程序,多彩的界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建构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不仅丰富了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不过在开展编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放松常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把一节信息技术课拆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教学基础知识,后半部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考虑到编程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主练习。为了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加强练习。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编程作业,提醒学生下课之后认真完成,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练习,确保完全掌握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编程知识。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智能化信息技术的体现,对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计金弟.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策略探究[J].数码世界,2021(4):84-85.
[2]余清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2):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