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茂军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441500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独特优势,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学科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 策略探究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对信息技术具体的使用方法的培养,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是微机课,这种微机课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网络,把教学全部灌注于几个办公软件的练习上,忽视了信息技术是服务和应用于信息时代下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提取趣味内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毋庸置疑,兴趣是高中生投入学科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之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或者是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主动投入到听课活动中,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当然,学生也会在趣味性学习内容的驱使之下,产生强烈的创新热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具备新颖性与创新性的特征,教师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将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趣味要素进行提取,然后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例如,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趣味性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可以借助PowerPoint软件制作并展示精美的圣诞快乐电子贺卡。优美动听的“Merry Christmas”音乐,再搭配上精美绝伦的画面,能使学生在开始阶段就被这些内容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如何才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这样,就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融入到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情境中。而且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会在创新热情的驱使之下积极创造。
二、创设有意义的课堂悬念,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
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教师端的演示可以很快完成基础操作的讲解,如果一节课堂不断地重复演示练习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成无意义的课堂练习。课堂教学应该通过设置课堂悬念和课堂问题,达到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有效沟通互相交流的目的,通过课堂悬念的解答和思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海报设计时,关于海报设计醒目性对颜色搭配的要求,教师不要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认知经验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引导和提示学生通过哪几种颜色的对比可以使得海报更加醒目,海报内容更加清晰,在解答课堂悬念的过程中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通过多次挖掘教学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数字化拓宽学生学习范围
在高中时期该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会产生一些困惑。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思维清晰、逻辑分明,但对于问题的看法单一、不会变通;另一种是可以充分变通知识点,但不会正确地分析推理,没有清晰的思维逻辑。显而易见,这两种情况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建造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库,例如,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一个学生专门学习的信息技术资料库,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个资料库中进行知识的预习与练习,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
四、通过创设充满科技感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是新的时代下产生的新学科,代表着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智慧结晶,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绝不能故步自封,进行“填鸭式”教学应当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通过无所不能的技术和能力吸引学生,当下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和辅助工具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通过应用工具和辅助工具打造科技感的课堂情景,在微机室和微机的宏观和细节处创设科技情境,学生端的微机可以设置成为充满科技感的主题和桌面,这些数据的资源在网络上非常丰富,教室中也需要进行装饰成为以科技为主题的教室环境。此外,除了以上的硬件科技情境,在具体教学的软件情境中也要进行改造。对当前传统的单调练习题升级改造,丰富内容上的视觉冲击引入立体感、色彩感和动态感,学生的学习如同看一场3D电影,并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感受科技魅力,培养学生积极发挥创新思维的能动性。
五、提供实践机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创新思维的正确性,也可以发现自身在创新思维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时,教师可以灵活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给学生安排特定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然后去完成实践任务,并通过师生评价的方式达成综合目标。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要把握好难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并适当增加任务的挑战性和综合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例如,要求学生以家乡名人——孙中山为主题制作多媒体作品时,教师先为学生提供配套光盘中的一些范例作品,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素材与半成品,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通过借鉴学习,顺利完成家乡名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在各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点评各自的作品。最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指出学生的多媒体作品的优缺点,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培养效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自我革新紧跟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趋势,用新思路新方法启发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夏庆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20(74):19-20.
[2]张静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42-43.
[3]周杰加.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浅析[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