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唐素华
[导读] 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关注,

        唐素华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希望小学 638500
        摘要: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关注,进一步巩固了科学教学的地位。但目前教育者并没有充分重视科学教学,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也比较少,导致学生始终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与新课程教育的标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教育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积极培养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不仅需要将多样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采取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开展,主动学习科学知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提供稳定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课程可以形成较强技能,对科学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明确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继而对科学知识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知识,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精神,坚持求真务实。
        真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而小学科学课可以为学生检验真理提供稳定的平台,让学生坚持真理,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自我动手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从而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形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积极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科学人才。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特别是对于自然界更加好奇,因为自然界中所蕴含的事物是小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这些新鲜的事物需要小学生自主去发现和探究。小学生与科学这门课程接触的时间较短,刚开始接触时兴趣较高,但逐渐深入学习,学生也会感觉科学课的无趣性。在教学开始,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热情,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彻底激发出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广泛吸引学生的参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此外,还需要结合自然界中的现象合理启发学生,让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索。通过这样的引导,将学生的兴趣彻底激发出来。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丰富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怎样移动重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比赛,以比赛的方式导入此部分的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搬重物,并对部分同学给予指导,当其他学生看到这些学生很轻松的搬起重物时感觉非常的好奇,而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使学生可以主动跟随教师共同探索知识,对此节课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趣味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生历来比较喜欢游戏,如果能够将游戏教学方式合理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非常的满足,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在小学科学实践中,游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感培养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事物比较好奇时,会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而游戏教学的有效实施则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折形状”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游戏实施教学,为学生准备一些硬纸,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组,针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折纸任务。如让学生折成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的形状,让学生被这一游戏所吸引,在游戏中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学会自主探究,相应的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影响学生的今后发展。
2.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合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刻意识到科学与社会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在教学“拧螺丝钉”的学问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不同场景下的螺丝钉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其加以观察,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螺丝钉是怎样拧上去的?怎样拧螺丝钉才能更加牢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对知识产生强烈的了解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新知。
3.组织学生参与实验
        小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比较好奇,通过积极参与科学,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全面地培养,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好后,逐渐增加了实验教学所占的比例,有效丰富了实际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教学更加重视,组织学生参与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对学习中所蕴含的乐趣有进一步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马铃薯放在潮湿的地方,并注意观察,慢慢的马铃薯就会发芽,让学生在实验中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在形成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将正确的实验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科学知识的奥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愿意探索科学知识,仅有一步提高科学实验的效率。
        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充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优化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断加强创新,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帮助。通过科学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20,01(02):132-133.
[2]王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J].吉林教育,2019,03(20):14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