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林茜茜
[导读] 《搭船的鸟》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林茜茜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沈岙小学 325000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指向习作。以“观察”为主题,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中学习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的好处,并运用到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写作中去。
        再看《搭船的鸟》,本文篇幅较短,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去外祖父家路上的所见所闻。“船头的翠鸟”是文章的最主要描写对象,课文第2自然段聚焦嘴鸟的外形,体现作者的有序观察;第4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动词,将翠鸟捕鱼的过程描绘得极富画面感,体现了作者连续观察的妙处。
【学情分析】
        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互联网两端的三年级学生平时生活经历、学习经历存在差异性,他们对事物的着眼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所发现的美妙自然也不同,而恰恰因为不同让思维更有可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学习目标】
1.能认读词语“外祖父”“鹦鹉”“沙啦沙啦”“静悄悄”,能正确书写“搭”等1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感受翠鸟的美丽,体会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
3.树立留心观察的意识,学会用课文中的观察法记录观察所得体会观察的乐趣。
【学习重点】
1.认读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
【学习难点】
学以致用记录观察所得。
【学习过程】
板块一     预习反馈,以学定教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相互打招呼:孩子们,你们好!这节课我们将开启一个全新单元的学习之旅,首先跟网络那边的老师、同学也打声招呼吧!
(2)交流反馈预学单一,初知“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我所了解的“观察”
观察的好处    观察常用的方法    备注
发现美好
认识世界
 ________
                ________    看

____
____   
2.反馈预学二,查漏补缺。









?设计说明:课前互联网两端的教师分别收集预习单,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并对学生的问题做必要的沟通,以学定教。
主教方学习活动    协教方学习活动    备注
(1)读一读:认读词语,同桌拿词卡相互考一考;
(2)写一写:完成作业本上的书写题;
(3)评一评:为同桌书写正确、端正的字打上“★”    (1)写一写:完成作业本上的书写题;
(2)评一评:为同桌书写正确、端正的字打上“★”    1.互联网两端的老师各自巡视,必要时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1)听读课文,听清读音。
教师导语:孩子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认真听课文朗读,听清楚字音,看看自己是不是都读对了。
(2)修正读音,练习书写。
?设计说明:互联网两端的教师各自巡视,结合各自预习反馈的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供支架:我搭船去_______,途中观察对翠鸟的________和_______。


?设计说明: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大意,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提供支架。另外,结合文本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清大意不宜消耗过多时间。

板块二    聚焦外形,学习观察
1.聚焦翠鸟外形,感受观察之趣。
(1)多形式朗读,畅谈体会。
教师导语:孩子们,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学习活动二。
主教方学习活动    协教方学习活动    备注
   1.圈一圈:圈出描写翠鸟各部位颜色的词语;
   2.说一说:与同桌交流是否见过这样漂亮的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鸟会怎么做。
       1.圈一圈:圈出描写翠鸟各部位颜色的词语;
   2.说一说:与同桌交流是否见过这样漂亮的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鸟会怎么做。    交流是否见过这样漂亮的鸟,互联网两端的学生可畅所欲言。
?设计说明:学生圈画有关颜色的词语后,再勾连生活实际,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漂亮的鸟,将自己平时的观察与作者的观察形成对比,有利于第三板块中写小动物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
(2)交流反馈。
圈出的词语:翠绿、蓝色、红色。
话说观察:交流平时观察所得。
(3)明确各个颜色所对应的部位。
出示空白图片,请生点击补色。
相机引导关注“一些蓝色”,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多形式朗读,体会翠鸟的美丽。
(1)加上音乐再读。
(2)透过关键词句,体会有序观察。
        课文对翠鸟的三个部位颜色的描写,能改变顺序吗?为什么?
(3)总结观察方法。
        板贴:细致、有序
板块三   学习致用,记录观察
1.说说观察所得。
出示图片。
进行细致观察,说说观察所得。
设计说明:互联网两端的学生都参与。
2.评评观察所得。
出示同龄人作品,找不足之处,帮忙修改;学优点,化为己用。
3.写写观察所得。
体验观察之趣:出示图片,自己写观察,小组成员交换修改。
主教方学习活动    协教方学习活动    备注
(1)观察:选择一种小动物,先观察它的外形特点。
(2)交流:跟同桌清楚它的外形特点,请同桌帮忙补充。(3)习作:端端正正写好自己的观察所得。
(4)修改:自己检查,请同桌再检查,注意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1)观察:选择一种小动物,先观察它的外形特点。
(2)交流:跟同桌清楚它的外形特点,请同桌帮忙补充。(3)习作:端端正正写好自己的观察所得。
(4)修改:自己检查,请同桌再检查,注意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互联网两端的教师相互协作,各自巡视。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聚焦外形部分,课堂小练笔环节着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并记录观察所得。
4.全班交流反馈。
互联网两端的学生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课堂小结:网络两端的孩子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了,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细致、有序地观察,为我们展现了一只漂亮的翠鸟。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一起去观察这只翠鸟如何捕鱼。
作业布置:完成作业单及作业本P52第三题。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是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从中我们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因为特殊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因此我做了适当调整。在字词教学板块,通预学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这样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我还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解。《搭船的鸟》主要写了作者观察翠鸟的外形及捕鱼的过程,第一课时聚焦外形部分。通过第二板块第二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可谓一课一得。再推进至第三板块,学以致用自己写观察所得。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学情,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最后我谈谈自己的困惑,互联网+义务教育让优质教学资源共走向常态。可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网络两端学师互动、互学?教学设计如何更切合学生实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