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李肖铜
[导读] 基于统编教材编制特点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

        李肖铜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200000
        摘 要:基于统编教材编制特点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参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搜集资料感悟伟大成就、采访身边优秀党员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学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学生求真尚善崇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内容与形式的实践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史;高中思想政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列宁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党史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史作为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给予高度肯定。结合党史教育,笔者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设了综合探究课--《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
一、课例设计原因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就是党史的演进过程。这种编制通过历史实践的逻辑呈现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逻辑,从而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相统一。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角度看,党史教育有利于实现“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价值追求。因此,党史教育理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生在学习了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因而,本堂课以学生小组探究和小组讨论为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从而更加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课例设计思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本堂课以议题方式展开,议题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坚持和践行初心和使命”,通过课前小组探究活动,课堂交流找寻答案,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议题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底气何来”,结合补充材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发深度思考,论证底气来源,增强政治认同感,最终指向育人目标追求。
        参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搜集资料感悟伟大成就、采访身边优秀党员感人事迹,基于历史链条予以串联和展示,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抱有必胜信念。所以,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
三、课例设计创新思考
1.将红色研学融入课程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延伸和升华,而红色研学是其中之一。它不是单纯的游玩,也不是简单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思政课教学中的红色研学是基于特定问题的探究性、体验性学习活动。它以验证、体验课程思想,强化课程认知为指向,因而属于深度学习。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深耕红色资源,零距离接触革命文化资源,感受伟大英雄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所做的巨大贡献,追忆英雄,传承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为祖国伟大复兴努力奋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红色资源的熏陶,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本堂课前,第一小组同学参观了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真切感受到了无数先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享革命先辈的斗争事迹,探究、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在超越小我的过程中“忆革命先烈,抒爱国情怀,践奋斗誓言。”
2.用议题式教学法开展党史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理论性强。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跳出零散知识点的束缚,找到各知识点间的本质联系,提炼能够牵引其单元主体思想的大概念,进而通过议题讨论构建大概念知识体系。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围绕大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议题活动探究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本堂课以议题方式展开,议题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坚持和践行初心和使命”,通过课前小组探究活动,课堂交流找寻答案,基于历史链条予以串联和展示,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议题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底气何来”,结合补充材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发深度思考,论证底气来源,增强政治认同感,最终指向育人目标追求。这样设置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党的领导产生认同,还能围绕党的先进性构建相关知识体系,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只有转化成学生的“学”,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价值。在当前学情下,学生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的反问思辨能力突出,只给观点结果,不做分析、辨析的时代已经过去,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我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建立信念。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通过自身的矛盾斗争,即知与不知的矛盾、能与不能的矛盾、是与非的矛盾等斗争,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立信念。
        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问题为导向设置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本堂课前,笔者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发展,知晓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懂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综合探究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主题探究活动中,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必将促进他们全面、终身发展,给有故事的课堂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信息:
姓名:李肖铜
联系电话:18813002872
邮箱:1198901694@qq.com
单位: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邮编:200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