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孔小龙,刘江华
[导读] 新课改的要求下,要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

        孔小龙,刘江华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二中学,山东省威海市,264300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下,要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这样的理念下,可以加强书本教学和日常实践中的关联性,学生们可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认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到自主的学习,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探索研究
引言:
        生活化的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的推动书本教学和日常生活的衔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所以,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课堂效率,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一些生物学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目标趋向生活化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新课改的背景下,把认知、能力以及情感这三项进行了统一,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生物化教学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方面的确立。第一在知识方面,让学生对生物教学中的概念部分、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规律方面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把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来进行学习,以此来实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第二,在能力这一层面上,要求学生可以依据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来对生活中出现的生物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学生把生物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发挥出生物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对于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第三,在感情方面,学生要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加入对自身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学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加强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观念,为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面,以及在人与自然的融合方面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1],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说在进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节内容时,主要展开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对身体上的器官,比如眼球和耳朵的具体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功能,进行掌握和理解;在能力目标这个层面上,主要掌握观察的技能以及测量的技能;在情感目标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人类器官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在面对一些在视觉上有障碍的人,以及在听觉上有障碍的人,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二、教学内容趋向生活化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并且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新课改的背景下,生物学中加入了很多有关生活方面的内容,在生物书本中,以及在书本设计方面,都更加的生活化。在教学内容的摘取上,也是更趋向生活化,这样的设计,让生物学教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更加有探索性。

生物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趋势,要求初中生物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对这一知识进行挖掘,然后再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这也对生物书本知识的内容做到了补充的作用。此外,老师还要积极的找出书本教材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同之处,在教学中,可以把生活中出现的例子,拿到课堂上创建情景,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分析的积极性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生物思维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立足于书本教学内容,展开在网络上的查询或者是书籍的查询,来找到和这一节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在整理好之后,可以拿到课堂上来,展示给学生们。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节内容中,重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进行实际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案例,用学生们周围的事件,来提升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样也可以让生物学更加的生活化。
三、教学氛围趋向生活化
        学生在学习某一科知识时,不单单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更关键的是,要做到真正的学习致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对一些事件,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可以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且可以把书本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知识,来进行吸收,这些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次,现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市里的学生,因为是家长的过分保护,虽然在教学中的书本知识学的很好,但是在生活中,就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了,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初阶段,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所以,老师在展开生物教学的时候,不用必须按照书本内容展开讲解,老师可以把书本知识用一个生活案例来进行解释,教学中,多构建和谐的情景模式,把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的生活化,这样学生就能消除掉紧张感,进入到自由的学习中。生活化的教学,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这也就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多了一份细心与探索。老师在展开生物教学时,可以先备好该课的内容[2],有意识的加入生活化的元素,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堂的热爱。比如在学习“开花结果”花的结构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大自然中不同的花,在教学中,老师展示出学生收集到的花,并且对花进行细致的观察,看它们的结构、花瓣、大小是否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可以抛出问题。花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花颜色那么艳?为什么有的花瓣很小?等,然后学生们之间展开讨论,得出最终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好的把握,并且深深的迷恋上。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首先是在教学目标上,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上;其次,教学内容上要趋向生活化,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堂教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学生们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所以,老师要展开情景模式的带入,让学生们消除对生物的紧张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景喜林.浅析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1(29):125-126.
[2]李儆.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