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梅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三中学,354500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老师要提升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的提升会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生在生物学科中
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升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分析;方法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改革,生物学科也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生物学科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培养,对这一学科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做相应的提升,这就需要生物学老师在这两个方面展开思索,如何有效的提升这两项能力的发展呢?下文中将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仅供参考。
一、生物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构建思维情景,提升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依据开放性的问题,创建课堂上的情景模式,增加课堂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在对待问题上,先经过独立思考、再进行分析、来对这一知识进行有效的解析。老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的时候,要把握住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关键点,还应该贴合书本教材内容,由浅到深,从简单的开始,到慢慢深入知识点,以此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思索后,就可以对此产生兴趣,这样就可以让生物课堂提升效率。具体步骤如下:(1)课堂上的提问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的教学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以往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都是死气沉沉的,学生们只会被动的听老师讲课,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应该积极的挖掘出书本中的知识,以打开学生思维为主,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2)习题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广阔的,同时又是独特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在习题的训练下,找出习题的技巧,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既可以巩固好基础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眼界。(3)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实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实验中选用的生物对象,让学生们很感兴趣,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激发思维;其次,学生在对实验进行细微观察时,感受到了很多感性方面的认识,老师对此展开引导: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加工,同时也思维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2.对问题全面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思维情景,另一方面,还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思考方式。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靠逻辑思维,对实验、分析等进行判断。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是培养学生展开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分析以及综合能力是构成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因素,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中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比如在进行“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看“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图片的解析,并且进行分析:首先,具体交换的情况;内部吸收营养的情况;排除新陈代谢的情况。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带领学生对各个阶段的生理现象进行了剖析,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就能让学生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在了解了之后,可以对此内容做最后的总结。
二、生物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分析,老师起引导作用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先对一个问题,简单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目的是给学生们树立方向,然后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潜力,接下来就是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环节中,会对这一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思考题目中出现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这一步骤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比如说在学习了“细胞器”这一节内容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模式,在小组中展开实际操作,制作各个线粒体以及叶绿体等这些细胞器的模型。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依据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以及和同学们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来进行的制作,制作的环节中,学生们还要考虑制作的相关技巧以及制作的程序等,这些都是经过学生的分析得来的,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完成这一节知识的内化。
2.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
学生们在经过了分析与思考之后,通常能解决出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学生们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重合,可能就会让学生有新的疑问出现,这也就进入到“提出---分析----解决”这个模式的循环中了,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被全面的激发了,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所提升,这样的情况就会让生物课堂出现更好的教学成果。所以,在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题目中找到新的问题的存在。为了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把在问题情景中存在的已知条件进行变化,已知条件变了,那么最后的结论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展开新的问题的探索。对于新问题,老师还可以在习题中进行变化,在解题的时候,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由已知求未知,当这些已知条件并不能解决问题时,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此外,老师要积极的向学生们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且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比如说在进行“光反应”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抛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生成的atp以及还原性氢去了哪里?接着,老师在讲完了“完暗反应”后,再把之前的问题说出来。这样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新问题产生兴趣;还可以依据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首先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展开思维情景的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综合性的思维能力,老师要传授给学生合理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式下,展开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生物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首先,老师要带领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以生为本的课堂,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完成对生物学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谭连桂.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措施分析[J].求知导刊,2020(02):54-55.
[2]岳红,张淑芳,田小海.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9,10(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