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杜丽萍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制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杜丽萍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6102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制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品德素养和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科目。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观念,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好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保证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而言,小学道德与法制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理念陈旧滞后。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很多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教师对一些品行较差的学生,采取粗暴的态度,或者冷处理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失去了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意义,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第二,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忽视了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使得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流于形式化,实践性不强,导致学生理解的不深入,同样也影响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教师没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理想[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趋势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主要动力。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制知识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的也十分紧密,而且,道德与法制教学并不是语文数学那样注重思维的严谨性,道德与法制更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构成中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原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制《安全记心上》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说一说,我们生活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有的学生说道,过马路要走天桥或者人行横道,否则很危险;有的学生说,在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有家长陪同或者不要离家太远,否则很危险;还有的学生说,如果遇到能力强的人向你寻求帮助最好拒绝,否则也很危险,甚至还有的学生说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如果有人敲门一定要问清楚人的身份再开门,否则很危险。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发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通过聆听和发表意见的方式,完成了本节内容的学习。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注重关照学生的生活
        从本质上来讲,小学道德与法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同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形成无话不谈的亦师亦友。另外,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进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不一样的你我他》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上的优点,也可以说一说同学身上的优点,甚至可以说一说教师身上的优点,以此来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和同学,拉近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彼此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正确认识周围的人们[2]。
(三)注重改进教师的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更是学习的榜样。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的道德素养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道德素养的高低。一位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积极奉献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以教师的要求标准去要求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将会有显著的提升。相反,如果教师经常打骂体罚学生,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性格也会变得十分暴躁,道德素养水平也不会很好。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制《走近我们的老师》这节内容时,教师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位老师,教师吸引你的理由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有的学生说喜欢教师说话风趣幽默,有的说喜欢教师讲课的方式,有的学生甚至说喜欢教师是因为教师很漂亮。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教师都可以注意采纳学生的意见,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做了什么的工作,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进而保证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教改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主要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永浩.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方法[J]. 神州,2021(7):171-172.
[2]刘志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 魅力中国,2021(5):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